欢迎关注“潍坊高新”

扫—扫手机访问

绿色动能澎湃!潍坊新能源发展交出亮眼成绩单
来源:潍坊发布  日期:2025年09月30日

9月29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潍坊市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张炳利 潍坊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姜永亮 潍坊市工信局二级调研员

梁嘉升 国网潍坊供电公司副总经理

wechat_2025-09-30_101930_068

新能源具有绿色低碳、环境友好、可持续利用等优点。发展新能源是贯彻“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落实“双碳”战略目标,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举措。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新能源发展,通过规划引领、政策支持、项目建设等,全力推动光伏、风电、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发展,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绿色动能。

wechat_2025-09-30_103515_086

截至8月底,全市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1535万千瓦,居全省第2位,提前完成全市“十四五”新能源发电装机1500万千瓦的任务目标;1-8月,全市新能源发电量141.7亿千瓦时,可替代能耗425万吨标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130万吨;预计全年发电量将突破200亿千瓦时。

01

我市新能源发展基础好

(一)新能源资源丰富。我市太阳能资源丰富,年太阳辐射总量为1430千瓦时/平方米,年发电量利用小时数(指光伏发电设备满负荷运行条件下的运行小时数)1200小时左右。风资源丰富,全市年平均风速3米/秒,具有风速高、风功率密度大、切变小、风向集中的特点,其中,北部地区100米高度风速可达7~7.5米/秒,年发电量利用小时数(指风电发电设备满负荷运行条件下的运行小时数)可达2500-3200小时。生物质资源优质,拥有丰富的农作物秸秆、林木、畜禽粪便等生物质资源,年可收集农作物秸秆总量约570万吨。地热资源分布广泛、资源丰富,井口出水温度40-60摄氏度,开采条件便利。


(二)科学规划布局。先后编制出台了氢能产业、能源发展、可再生能源发展、储能产业等专项规划,明确了全市新能源发展的总体要求、指导思想、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等。结合资源禀赋和规划布局,积极争取将我市盐碱滩涂地风光储输一体化基地、海上风电、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试点等纳入了省级规划,科学有序地推进项目建设。

(三)强化政策支持。认真落实国家、省关于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制定出台关于推进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开发的意见、支持氢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等文件,支持规范新能源产业发展。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可再生能源项目的投资力度,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创新人才引进方式,积极引进国内外可再生能源领域领军人才和技术团队,在泰山、鸢都领军人才等方面给予倾斜。

wechat_2025-09-30_103710_036

02

新能源重点领域成效明显

(一)鲁北盐碱滩涂地风光储输一体化基地有序推进。积极对接省“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开发重大布局,以北部盐碱滩涂地为重点,规划风光资源总装机容量1532万千瓦,纳入全省鲁北盐碱滩涂地风光储输一体化基地,首批8个总装机容量12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已全容量建成并网发电,年发电量14亿千瓦时,可减排二氧化碳40余万吨。3个项目纳入国家第三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清单,总装机容量430万千瓦,正在加快建设中。13个项目、总装机容量608万千瓦风光发电项目,列入省鲁北基地2025-2027年开发计划,努力打造千万千瓦级风光储输一体化基地。


(二)光伏开发应用走在全省前列。截至8月底,全市光伏装机总容量1257.94万千瓦,稳居全省首位。坚持海陆并进,陆上光伏重点加快发展集中式、分布式光伏,鼓励采用农光互补、渔光互补、盐光互补、生态治理等模式,因地制宜发展“光伏+”集中式电站。我市9个县市区纳入国家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数量居全省首位,创新打造的有关经验做法被广泛推广。光伏装备制造业稳步发展,东方钢管、山东朝日、龙光天旭等一批光伏、光热组件制造企业加快发展壮大。

(三)风电开发有序推进。截至8月底,全市风电装机容量247.27万千瓦,位居全省第3位。科学推进陆上风电开发,诸城、高密和滨海纳入全省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试点单位名单,数量全省最多。风电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拥有瑞其能、龙马风能装备等风电装备制造企业,产品涵盖风机整机制造、塔筒等领域。

(四)生物质能稳步发展。充分利用秸秆、树枝等农林废弃物,有序推进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建设,科学布局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大力推广农村沼气利用。目前,全市建成运行垃圾、沼气、农林生物质等项目23个,装机容量30.5万千瓦。其中,已建成垃圾焚烧发电项目10个,年发电量9亿千瓦时。9个乡镇、45个村入选全省“百乡千村”绿色能源示范创建活动名单,通过生物质天然气(沼气)制取、光电光热利用、生物质颗粒采暖等方式,满足农村生产生活用电、用热、用气需求,打造养殖、清洁能源、高端农业一体化融合发展全产业链。

(五)氢能产业换挡提速。深入实施“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围绕“制-输-用”三个环节,全力支持氢能产业发展,先后取得“非化工园区火电调峰制氢”“城镇输氢管道建设”“天然气掺氢”“燃料电池热电联供服务社区园区”四个方面的率先突破。目前,拥有氢能企业30余家,涵盖氢源供应、关键零部件研发与制造、系统集成与测试等领域。全市推广燃料电池车辆470辆,建成加氢站7座,开通氢燃料电池公交运营专线18条,氢燃料电池公交车累计运行里程和运送旅客数量均居全省首位。潍柴集团建成了万套级燃料电池生产基地,奥扬科技高压车载储氢系统产销量和市占率国内领先,山东海氢能源拥有单槽最大产氢能力每小时2000立方米的碱性电解水制氢技术,豪迈科技实现加氢站用100兆帕氢气压缩机的自主研制,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参与国家、省部级重点研发计划13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12项、行业标准4项,全国唯一的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落户我市。

wechat_2025-09-30_105544_962

03

新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有力

(一)加快电力基础设施建设。今年供电部门向省争取投资36.3亿元,持续建强电网架构,35千伏及以上工程进展顺利,累计完成韩伍、弥河送出等10项工程投产。新建改造10千伏线路1220公里,新增改造配电变压器436台。为加快鲁北基地资源开发,规划了弥河站(寿光)、渔盐站(滨海)、峡山站(昌邑)三个500千伏变电站,目前弥河站已建成投运,渔盐站和峡山站正在加紧开展前期工作。

(二)加快布局抽水蓄能电站。积极谋划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全市在建项目1个,即潍坊(临朐)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总投资81.2亿元,装机容量120万千瓦,2026年底首台机组投产发电,2027年全容量建成投运。临朐五井(120万千瓦)、青州庙子(100万千瓦)2个抽水蓄能项目,总装机容量220万千瓦,已纳入国家抽水蓄能规划,正在加快开展前期工作。

(三)加快建设新型储能。积极推进锂离子电池储能、液流储能、飞轮储能、氢储能等新型储能发展,建成投运储能电站项目21个、规模67.87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0.5%;在建项目5个、规模68.5万千瓦。19个项目列入全省新型储能优选项目,数量居全省前列。液流储能电站列入国家级储能示范项目。全市拥有锂电储能企业19家,飞轮储能企业2家,液流电池企业2家。

(四)加快推进充电桩建设。积极构建以住宅小区和办公场所充电为主,商场、酒店、医疗机构等城市公共充换电为辅,高速服务区城际间快速充换电为补充的服务体系。目前,全市充电基础设施保有量94390台、同比增长86.8%,其中公共充电桩19469台、增长53.2%,居民充电桩74921台、增长98.1%。

wechat_2025-09-30_105723_499

▲氢能源生产设备

wechat_2025-09-30_105748_642

大众日报记者:

刚才发布中提到,全市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已突破1500万千瓦,提前超额完成“十四五”目标,取得了瞩目成绩。请问,下一步针对“十五五”时期的新能源相关工作有什么规划和打算?能否简单介绍一下。

张炳利答:

“十四五”期间,我市锚定绿色低碳发展方向,科学谋划布局,深化能源改革,健全完善新能源供给体系、消纳体系、科技支撑体系,积极抢占新能源开发新赛道,新能源发电装机突破1500万千瓦,较2020年增长200%,能源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十五五”是全面建设更好潍坊的关键时期,也是纵深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对支撑现代化强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扎实做好规划编制。我们将根据全省“十五五”能源发展规划思路目标和任务举措,研究明确全市发展目标、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布局以及提升新能源创新驱动能力等重要内容,科学编制能源发展专项规划。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布局,在北部盐碱滩涂地和近海海域重点发展海上风力光伏发电,在南部山区加快推进风电开发建设,平原地区大力发展集中式和分布式光伏发电,依托全市工业副产氢气资源加快发展氢能,创新发展新型储能,着力构建“风光氢储”四位一体新能源矩阵,进一步延伸探索绿氨、绿醇技术应用,抢占“风光氢氨醇”一体化开发利用新赛道,更深层次推动能源绿色转型。“十五五”期间,全市拟规划新增新能源发电装机1000万千瓦,总装机将达到2500万千瓦以上,再造一个“千万千瓦可再生能源发电城市”。

二是提速推进项目建设。坚持项目为王,用好“亲清发改会客厅”这个平台,全生命周期服务项目建设。“十五五”期间,深度开发鲁北盐碱滩涂地风光储输一体化基地,加快3个纳入国家第三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和13个纳入省2025-2027年开发计划项目建设,力争早日建成投运。扎实推进11个纳入省第二批陆上风电开发计划项目建设,实施好“千乡万村驭风行动”,稳步推进深远海风电前期工作,提速建设国华渤中I场址50万千瓦海上风电。同步抓好19个新型储能项目和16个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建设,加速推进潍坊(临朐)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力争临朐五井、青州庙子抽水蓄能电站尽快核准并开工建设。我们将用好全国唯一的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深入实施“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培植壮大氢能产业链条,拓展氢能应用场景。

三是健全科技创新体系。强化科技创新和数智赋能,深化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协同发展,建设国内重要的能源科技创新策源地。深化科技创新驱动,加快信息技术与能源产业融合发展,研究突破长时储能、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等一批能源领域“卡脖子”和前沿技术,打造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等一批高能级研发平台。完善新能源市场消纳机制,加快推动一批源网荷储试点、零碳产业园、虚拟电厂等项目建设,稳妥有序推动新能源电力直供,提高绿电消纳能力。打造能源产业发展高地,推动传统能源装备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聚焦海上风电、新型储能、储能等重点领域,推动区域差异化发展,构建绿色能源制造产业基地。

山东商报记者:

我市工业发展基础雄厚,作为装备制造大市,请问在新能源装备产业发展方面具有哪些特色优势?未来还将从哪些方面重点突破?

姜永亮答:

新能源装备是我市装备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23年我市出台《关于加快推动装备工业向新能源化转型的实施意见》以来,我市新能源装备产业已形成传统与新兴领域齐头并进、多元发展的特色优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传统装备新能源化转型成效显著。农业装备领域,潍柴雷沃、悍沃农业等企业加快电动拖拉机研制,推动传统农机制造向绿色智能化转型。工程机械方面,英轩重工新能源装载机已形成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成为行业绿色发展的典范。

二是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部件快速发展。我市新能源汽车产量逐年攀升,2024年产量近4万辆,2025年预计突破5万辆。同时,电池、电机、电控“三电”系统稳步发展,为产业提供了核心技术支持。

三是新兴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天瑞重工发展成为国内磁悬浮节能装备产业产品最全、规模最大的企业;华特磁电的磁选机等产品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30%。氢能领域,我们建有国家氢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研发水平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制氢-氢储装备-加氢-氢燃料电池-氢车应用”全产业链条逐步完善。奥扬科技LNG储运装备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国内第一,高压储氢装备占有率全国前三。

四是多元化能源装备协同发展。在风能、太阳能发电领域,我市涉及风电齿轮箱、太阳能光伏支架等部件生产,新能源装备产业体系日益完善。

下一步,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重点突破:

一是强化技术创新。发挥国家氢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等平台作用,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

二是完善产业链条。围绕“制氢-氢储装备-加氢-氢燃料电池-氢车应用”等环节,招引补齐短板项目,提升产业链完整度和竞争力。

三是推动融合发展。促进传统装备制造与新能源技术深度融合,支持企业开发更多新能源装备产品,打造国内重要的新能源装备产业基地。

速豹新闻网记者:

随着我市新能源装机规模快速增长,特别是风电、光伏的大规模接入,对电力系统的消纳能力和安全稳定运行提出了更高要求。请问潍坊供电公司将采取哪些关键措施,确保电网能够有力支撑和服务我市新能源的高质量发展?

梁嘉升答:

潍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新能源发展,将其作为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作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源骨干企业,潍坊供电公司深感责任重大。我们将坚决扛起电网责任,以“三个确保”为核心,全力打造坚强智能、绿色高效、安全可靠的现代化电网,为潍坊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和优质服务。 具体来说,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加强电网规划建设,确保新能源“接得进来”。作为电网公司,我们深入研究分析各区县资源禀赋、负荷特性和新能源开发潜力,紧密对接潍坊市新能源发展规划和项目布局,科学布局电网结构,特别是重点加强寿光北部、滨海、昌邑北部等鲁北基地新能源富集区域的骨干网架规划建设。同时,集中优势资源,攻坚建设一批关键性电网工程。位于寿光北部的500千伏弥河输变电工程,作为全省首个新能源基地送出工程,于今年3月份顺利投产,有力保障了国家第三批大基地吉电1.3GW、羊口1GW等项目按期接入。目前,电网公司正加快推进500千伏渔盐、峡山等新能源送出工程,全力保障电网建设进度与新能源项目并网时限有序衔接。

二是加快提升系统调节能力,确保新能源“送得出去”。截至目前,潍坊地区新能源装机1535.5万千瓦,占电源总装机已超过70%,远超传统火电装机;新型储能装机67.9万千瓦,占新能源装机不足5%。今年4月21日,我市风光出力最大达到910.3万千瓦,占当时负荷的87.8%。风光出力的随机性、波动性,为电网安全运行、社会可靠用电提出巨大挑战,亟须加快新型储能等可调节资源建设。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发改委的大力支持下,今年4月份我市成立了潍坊市新型储能及储能产业联盟,印发了《潍坊市新型储能及储能产业发展规划》,旨在指导电源、储能科学布局,推动大型独立储能向新能源集中开发区域靠拢。在这些地方布局储能,可以将白天尤其是午间富余的光伏电力存起来,晚间用电高峰期释放,既解决了新能源消纳问题,又可以让社会生产和百姓生活用上更多的绿色电力,一举多得。

目前,我市已推动23项、416.3万千瓦新型储能项目纳入省能源局年度建设清单,储备项目数量、容量均居全省首位。这些项目投产后,将极大提升我市新能源消纳水平,为新能源进一步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此外,我市正加快推动临朐抽水蓄能、虚拟电厂等可调节资源建设,也希望社会各界多参与新能源消纳,比如利用午间清洁、低价的绿电为电动汽车充电,为我市绿色低碳发展做出贡献。

三是优化并网服务机制,确保服务“跟得上”。近年来,潍坊供电公司全力支持新能源健康有序发展,坚持“清风暖阳”行动,为新能源项目提供“一站式”服务。从项目规划阶段就主动介入,提供接入系统咨询和方案优化建议。在建设、调试、验收、运行等各环节,提供专业、高效的技术支持和服务,获得各开发企业一致好评。

责任编辑: 王朋 二审:周宗贤 三审:马勋

分享至: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潍坊高新融媒)”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0536-8056122)

潍坊高新APP

更多精彩!扫码下载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