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潍坊高新”

扫—扫手机访问

“无声”面馆有大爱
来源:潍坊新闻网  日期:2024年05月17日

在昌邑市龙池镇,有这样一家特殊的“无声”面馆,经营者是一对年轻的听障夫妇孙志勇、邢晓菊。10年来,他们踏实做好每一碗面,收获了很多老顾客的信任和支持,同时,他们热心公益事业,用点滴善举传递大爱和温情。

顾客通过手势点餐。

无声小店

老板顾客默契十足

5月13日上午11时许,记者走进了这家名为“吉祥拉面”的小店,正值午餐时间,店内坐满了顾客。小小的面馆环境干净、温馨,桌椅和各类物品摆放整齐,点餐区的玻璃上明确标注了菜单和价目表。后厨内,孙志勇、邢晓菊夫妇安静且有条不紊地忙碌着,两人时不时会通过手语进行交流。“一份小碗煎蛋拉面,一份大碗牛肉拉面。”顾客刘先生一边指着自己点的菜品一边对着后厨比划,“听”明白意思的孙志勇连连点头,并送上温暖的笑容。

孙志勇、邢晓菊夫妇在后厨忙碌。

“我是这家店的常客了,这里的面味道好且量大实惠。老板虽然是听障人士,但服务热情周到。每次来这里都有种回家的感觉。”几分钟的工夫,刘先生的面条上桌了,他熟练地自取了碗筷和小菜,开始吃面。就餐完毕,刘先生自行扫码付款后离开了。

孙志勇为顾客端面。

跟刘先生一样,店内的顾客好像都与他们夫妇保持着特殊的默契,点单、就餐、自取小菜和饮品,就餐后自行扫码付款。与普通餐饮店相比,这里少了一丝喧闹,多了一份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温暖。

返乡创业

小店生意愈发红火

据了解,孙志勇1990年出生于龙池镇龙北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幼年时的一次高烧让他失去了听力,从此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初中毕业后,他进入潍坊市特教职业中专学习烹饪,后又专门学习拉面技术。2014年4月,在父母的支持下,孙志勇回老家开了这家面馆。

店内展示着常用手语和两人参与志愿活动的照片。

创业之初,孙志勇考虑最多的是如何能与顾客顺畅交流。他优化菜单,反复思考待客流程,将常用手语印制上墙,并将所有能想到的顾客需求通过各种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经过数月的积累和改进,他与顾客的交流越来越顺畅。

由于为人实在、诚信经营,拉面馆的生意愈发红火。期间,孙志勇还结识了同为听障者的邢晓菊,相似的命运让两人惺惺相惜,并很快走到了一起。他们彼此照顾、恩爱有加,用心经营着这家小店,日子虽然谈不上富足,却真正做到了自食其力。

孙志勇、邢晓菊夫妇

心怀大爱

点滴善举回报社会

因为接受过来自社会各界的帮助,夫妻二人也希望能够尽微薄之力回报社会。2017年10月,两人加入了昌邑市义工联合会,积极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他们的面馆也成了镇上的“爱心驿站”,为周边户外劳动者提供便利服务。

孙志勇、邢晓菊夫妇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资料图 受访者提供)

多年来,夫妻二人风雨无阻地跟随义工组织前往偏远村庄、敬老院,为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孤寡老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扶,一些特殊的节日里,他们还会自费购买物品去看望老弱乡邻。

孙志勇、邢晓菊夫妇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资料图 受访者提供)

采访的最后,孙志勇用纸和笔给记者写下这样一段话:“能拥有现在的生活,我们非常知足。一路走来得到过很多的关爱和帮助,我们也会尽己所能温暖他人、奉献更多爱心。”

责任编辑: 高凤

分享至: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潍坊高新融媒)”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0536-8056122)

潍坊高新APP

更多精彩!扫码下载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