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在古诗词里,古人经常用扇子来表达情感。一扇轻握,扇面上婉转的心思在时光里盈盈欲语,或初萌的青涩,或绽放的芳华,便在不动声色中惊艳了岁月。近年来,国潮涌起,传统文创成为当下年轻人新的选择,扇子这一传统物件也成了潮流单品,走进年轻人的生活。“85后”女孩吴宇用自己的指尖技艺,将国潮中国扇带给更多喜欢中国传统文化的年轻人。
吴宇在准备制作所用的配饰。
“这些手把扇不仅可以和秀禾服、汉服、旗袍搭配,还可以与‘洛丽塔’服饰搭配。”7月6日,记者来到城区1532文化产业园吴宇的工作室时,她正在工作台前“飞针走线”,小小的手把扇就是她广阔的创作天地。
今年36岁的吴宇毕业于南昌大学艺术设计专业,从小就对中国扇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小时候,我就喜欢收藏各种各样好看的扇子。后来我就想,为什么不利用自己大学所学把国潮与传统物件相结合去设计有新意的中国扇呢?”吴宇说,她目前制作的国潮中国扇分为手把扇与团扇,并以制作手把扇为主。
吴宇工作室一角。
高级的配色、结构巧妙的图案、质感“在线”的配饰……在吴宇工作室内,记者看到每一把如巴掌大小的手把扇样式都不相同,有的是镂空,有的带扇面,根据扇框的形状又可以将这些手把扇分为梅花扇、六角扇、八角扇等类型。但每一把都绽放异彩,精致到让人挪不开眼睛。
“先捏出扇框,再将刺绣绸缎或者真丝布料固定在扇框上,然后就可以按照设计构想,利用铜丝将绒花、琉璃、蝴蝶、串珠、流苏等配饰搭配在一起。”吴宇一边将零碎的琉璃拼成一朵花,一边跟记者说道:“每一把扇子都要选出一个主配饰,然后用其他配饰去衬托。如果要制作镂空的扇子,则需要提前构思好搭配,再用热熔胶将它们粘在一起。”
吴宇制作的国潮中国扇。
将零零散散的原材料变成一把精致的手把扇,吴宇往往需要花费四五个小时甚至更久的时间。为了制作出自己满意的国潮中国扇,她会耐心、细心地反复试色,反复修改布局。对于吴宇来说,制作扇子的意义不只是创作出自己喜欢的东西,更在于体验认真生活的感觉。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国潮中国扇,吴宇将自己的作品上传到社交平台,收获了一批粉丝,收到最多的评论就是“精致”。遇到朋友结婚或者拍照时,吴宇会很大方地将自己制作的手把扇当礼物送上,她说:“看到他们拿着我制作的扇子拍出美美的照片时,我感到很开心。”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吴宇制作的国潮中国扇,这证明年轻人依旧热爱传统文化艺术,这也正是吴宇创作的初衷。
吴宇制作的国潮中国扇。
“虽然有很多人喜欢我的扇子,但我觉得自己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想趁年轻多出去走走,学一学如何将国潮中国扇做得更好,让更多的人喜欢上国潮中国扇。”谈及未来时,吴宇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