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潍坊高新”

扫—扫手机访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践行】“红色故事我来讲”线上展示 | 县委书记马宣元
来源:善为新钢  日期:2025年09月12日

新钢经济发展区是潍南第一个党支部成立地、潍县县委常驻地,有着深厚的红色历史资源。值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新钢经济发展区特组织“红色故事我来讲”线上征集展示活动,讲述红色故事,重温时代壮歌,让新钢红色故事焕发新时代光彩,凝聚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力量!

县委书记马宣元

马宣元,1884年生于潍坊高新区新钢经济发展区东曹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仅读了6年私塾就辍学务农。步入青年的马宣元身体强壮,头脑灵活,善于言谈。

1925年,潍县早期党员庄龙甲、胡殿武经常来东曹庄宣传革命思想,马宣元都是积极参加。1926年,何凤鸣等人成立了潍县东南部第一个党支部——曹庄党支部。马宣元成为了积极参加活动的群众骨干。4月,中共潍县县委书记庄龙甲、县团委书记郭家瑞和在东曹庄以教学为名的县委委员牟洪礼在曹庄发动农民运动,在东、西曹庄分别建立了农民协会,马宣元担任东曹庄会长。马宣元组织农民开展各种宣传活动,动员农民兄弟团结起来与帝国主义、反动军阀和封建势力作斗争,年底协会就达到了八十余人。

wechat_2025-09-12_173516_656

↑中共潍县地方执行委员会成立旧址

1926年10月,经何凤鸣、胡殿武介绍,马宣元加入中国共产党。11月,马宣元受庄龙甲同志安排,到潍县东南部一带开展革命宣传活动。他以“仿倌”为名,挑起担子在朱里、穆村、黄旗堡、南流、许营一带走乡串校,宣传革命思想。1926年下半年,马宣元接替何凤鸣担任东曹庄党支部书记。

1927年,马宣元又被增补为中共潍县县委委员,分工负责东曹庄及潍县东南区域的工作。

1928年4月20日,大柳树集上,国民党反动派政府税局子人员穿着黑色制服,耀武扬威摆着两张桌子,凡是来赶集做买卖的都纳税,否则就要挨打挨骂,严重的还要被抓进监狱受刑。看到反动派对老百姓的淫威,马宣元与马振兴、马仁兴等人个个义愤填膺,他立即发出进攻信号,马振兴抽出砍刀冲向收税的桌子前,一刀砍下了一个税役的头。另一个税役吓得钻进桌子底下,也被他一刀劈去,其余的税役则四散逃命。接着,马宣元等人在大集上展开宣传工作,号召农民兄弟团结起来与敌人斗争。这次砸大柳树税局子斗争影响很大,周边昌乐县、安丘县、潍县城、坊子镇的税局好长时间都不敢来收税。

wechat_2025-09-12_173623_056

↑大柳树暴动遗址

1928年4月春荒,很多农民严重缺粮。马宣元向县委汇报后,组织东西曹庄、郭家、罗家宅子、河南头、高陵官庄等村的农会,抢割了黄门庄、王家石埠地主家的麦子,又带领群众抢割了潍县城南望、黄土埠子一带潍县城财主丁宅的麦子。老百姓纷纷称赞:“农会真是好,是老百姓的组织!”在抢坡中,东曹庄青年团员、农会会员马相亭被财主家丁抓住,送交了虾蟆屯民团中队关押。为保护农会成员免遭残害,马宣元卖掉了自己两大亩的祖业地,赎出了马相亭。麦后,马宣元组织东西曹庄、罗家宅子、王松等村的佃户,逼迫来西曹庄收租的寒亭大地主于振铎将地租由七成减为六成。

1928年10月,中共潍县县委第一任县委书记庄龙甲同志牺牲后,中共潍县县委改为临时委员会,不久又改为中共潍县特别支部,马宣元任支部书记。

1929年2月,中共潍县第二届委员会成立,马宣元当选为县委书记,县委机关驻东曹庄,他家成了县委办公地,县委的同志和外地的同志也经常在他家食宿。为解决党组织活动经费困难问题,马宣元变卖了自家的两亩口粮地,又忍痛割爱把亲生女儿以240元卖给了别人做了二房。

1929年,因叛徒出卖,潍县的很多党员被抓捕,不少党组织和许多村的农民协会也遭到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破坏。为了保存革命力量,马宣元调整了潍县党组织的斗争策略,减少不必要牺牲,逐步壮大农民组织。同时,马宣元将潍县境内东曹庄等的农会改名为“孝义会”“互救会”“护庄会”“仁义会”等,以蒙蔽敌人。在这种情况下,他先后介绍东曹庄马云兴、马玉庭、马振兴,西曹庄孙景亮,坊子街张连祥,潍县城王永仁等十几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他的领导下,潍县境内党的组织队伍不断发展,到1929年5月,已发展到16个党支部、160余名党员。

1929年5月底,叛徒王复元、王用章带领山东省国民党警察厅捕共队来到潍县抓捕共产党员。这两个叛徒是兄弟俩,都在1922年入党,曾担任省委要职,对省内各级党组织十分了解,因经受不住艰苦环境的考验,相继投敌叛变。国民党山东省党部组建了以这二人为首的捕共队,从省委到各县抓捕了省委书记邓恩铭、省委秘书长何自声、省委会计杨一辰等一百余名党员干部。来到潍县后,他们与国民党潍县党部相互勾结,于6月14日拂晓包围了马宣元的家,将马宣元抓捕押入潍县监狱,后转入济南监狱。

狱中,马宣元仍坚持对敌斗争,组织狱友成立了临时党支部,通过狱警与济南党组织建立起联系。1930年秋,马宣元与被捕共产党员成功策划了一次越狱,组织40余党员成功出逃,而马宣元却因掩护同志而再次被捕。马宣元遭到了敌人的严刑拷打,受尽了非人的折磨。1934年出狱时已左眼失明身体瘫痪,被村民用大车接回。

出狱后,虽然行动不便,但马宣元以惊人的毅力继续开展革命活动,他的家又成了革命活动的场所。为了迷惑敌人,他装疯卖傻,在院子里搭起灵棚,摆上祭品,给自己出“活殡”。

1937年,在得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消息后,他组织党员群众广泛宣传,并向党支部建议建立抗日武装。

1938年3月,马宣元得知八路军鲁东游击队七支队二大队将在东曹庄成立时,激动万分,以微弱细语告诫儿子一定要参加,“拿起枪杆打鬼子”!当天下午,马宣元这位忠心于党的县委书记,拖着被敌人折磨的残体,悲喜交加,与世长辞,终年54岁。

长子马孝兴与乡亲们一起殡葬了父亲,随即参加到八路军鲁东游击队七支队二大队,后转战南北,英勇杀敌,在沂水战斗中光荣牺牲,以英雄的业绩实现了其父的夙愿。


责任编辑: 王朋 二审:周宗贤 三审:马勋

分享至: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潍坊高新融媒)”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0536-8056122)

潍坊高新APP

更多精彩!扫码下载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