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的潍坊高新区浞水苑小区,曾一度陷入“物业真空”的尴尬——原物业公司因故退出后,垃圾清运、设施维护等日常服务停摆,居民生活多了几分不便。作为典型的棚改小区,这里没有专项维修基金,老化的基础设施又常需养护,多家经营性物业公司实地考察后,都因“运营压力大”选择了婉拒。
就在居民们为“谁来管小区”犯愁时,一份特殊的“地缘纽带”成了破局的关键,小区所有居民都来自马宿股份经济合作社。“都是自家人,总不能看着小区乱下去!”合作社“两委”班子成员一碰头,一个大胆的想法逐渐清晰——由合作社主动担责,牵头成立物业公司接手小区物业服务。
经合作社集体研究决定,计划组建一支全部由合作社居民担任工作人员的物业团队,真正实现“自家事”由“自家人”共管共治;与此同时,面向马宿居民推出专属物业费优惠,将原1元/平方米的收费标准下调至0.6元/平方米。在确保服务品质不打折扣的前提下,切实减轻居民经济负担,以实打实的福利提升居民对社区治理的参与感与认同感。
为确保方案可行,合作社先梳理核心难题。无维修基金就统筹现有资源,基础设施老化就安排专人抢修,面对多样居民需求则决定上门听意见、摸实情。7月初,三伏天里的日头正烈,合作社干部们抱着一摞《接管物业征求意见稿》,挨家挨户敲开了居民的门。
“张叔,以后修水管、清垃圾都是自己人,有问题随时提!”“李姐,电梯安全我们会对接专业维保,每月检查,您放心!”“王姨,咱们新物业的物业费一平方才6毛钱,比之前的便宜多了,费用打折,服务可不打折啊!”每到一户,工作人员都坐在沙发上、板凳上,把方案里的服务内容一条一条讲透,也把居民的顾虑记在本子上。
半个多月的走访下来,意见统计结果让大家松了口气,支持合作社接管物业的居民占据了上风,形成了明显的支持多数。七月中旬,潍坊市马宿市场经营管理中心正式接过浞水苑小区“管家”接力棒。揭牌当日,不少居民围在门口驻足围观,有人笑着说道:“新物业都是咱自己人,办事心里更有谱了!”
接棒即是“开战”,新物业成立后,便先盯上了小区里的“老大难”问题。污水管道由于使用年限久,部分管道堵塞,天气热的时候还会有异味。工作人员找来专业疏通设备,顶着刺鼻的气味,逐个检查井清理杂物、疏通管道,解决了困扰多年的难题。
电梯安全是老百姓最关心的事。工作人员主动联系专业维保公司,对小区里的电梯进行全面“体检”。维保人员拆开盘式制动器、检查钢丝绳张力、测试应急报警装置时,物业还安排了2名居民代表全程监督,确保检测质量。
入夏后,小区里的蚊蝇多了起来,不少居民在合作社的微信群里提了意见。没过两天,物业就联系了消杀公司,工作人员背着喷雾器,在小区的绿化带、垃圾桶旁、下水道口等地方仔细喷洒灭虫药。“喷药前还特意在群里通知,让我们把窗户关上,特别贴心。”居民王女士说,现在晚上在小区里散步,再也不用总拍蚊子了。
除此之外,物业还组织了一支“便民维修队”,专门处理小区里的小修小补。看到路灯不亮了,队员们找来机械去换灯泡;发现楼道里的水管漏水了,带上扳手就去修;就连居民家的水龙头坏了,只要开口,队员们也会上门帮忙。“以前找物业修个东西,要么等好几天,要么还要额外花钱,现在换上新物业,都是咱们自己人,更方便更用心,真是帮了大忙了!”居民孙阿姨说。
如今的浞水苑小区,垃圾按时清运,电梯平稳运行,路灯亮堂,蚊虫少了,居民脸上的笑容也多了。物业负责人吴兆波说:“我们接管物业不是为了赚钱,就是想给大家办点实事。以后还会定期召开居民座谈会,大家有啥需求,我们就往哪方面努力,争取把小区管得更好,让大家住得更舒心。”
从“物业真空”到“自家人管家”,浞水苑小区的变化,藏在每一次紧急抢修的深夜里,藏在每一次上门走访的耐心里,更藏在居民们满意的笑容里。这份由“地缘纽带”牵起的责任,不仅解了小区的燃眉之急,更让“共建共治共享”的种子在居民心里发了芽——毕竟,好小区不是“管”出来的,而是“一家人”一起“建”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