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潍坊高新”

扫—扫手机访问

小店故事 | 一碗面,穿越六十年的潍坊老味道
来源:潍坊高新传媒  日期:2024年05月10日

文 | 曲洁

图 | 杨涛
上午十一点半,潍坊高新区健康东街的一座居民楼下,一家面馆门前人来人往,吃过的都说,“这家老板,讲究人儿。”
几张潍坊城区的老照片,一口地道的潍坊话,为一碗面注入绵长的老潍坊味道。


老潍坊城关人


初见老板赵彬,他身穿一件黑色短袖,在后厨进进出出,忙得只见一个背影。


“我年轻可不是这样,那时挺帅的!”赵彬笑着翻出年轻时的照片,有些发福的身材让他和照片中的男人判若两人,但笑起来都是弯弯的眼睛——还是一个人。
和每一个热血的青春一样,年轻时的赵彬喜欢闯荡。大学毕业后在央企干过,后来自己开公司当过老板,“赚了不少钱,也吃了不少亏”,成家之后发现肩上的责任越来越重,决定踏踏实实干点自己爱干的事。


我喜欢做饭,我父亲对我说,要是有一天你走不下去了,就干餐饮吧,肯定能行。”2021年9月,“一面缘”夫妻店正式开业。


“我是土生土长的潍坊人,身上有传统潍坊人的性格特点:倔、犟、硬。”聊起老潍坊的风土人情和特色美食,赵彬就像打开了话匣子,指着墙上的老潍坊照片,讲起他小时候的故事。


小时候,父亲时常教育他要尊重“吃”这件事,碗筷怎么放、饭菜怎么吃、客人怎么待,事事有讲究。“潍坊人讲究吃。什么时节吃什么东西,二月二吃菠菜火烧,三月三吃韭菜火烧;汤面适合中午吃;尊重粮食和食材,不能浪费、糟践……”


“讲究吃”已经成为赵彬的生活习惯。
“潍坊人吃肉火烧要吃烫的,和乐要吃硬的,朝天锅吃倒三角的”,在他看来,这些不是生硬的条条框框,而是老一辈教给他对生活的热爱与考究。


浓厚、鲜活的潍坊历史,谦恭、方圆的吃喝讲究,在一个孩子心中慢慢扎根,伴随生命足迹的拉长,这种习惯渗透进生活,成为内化的生活态度和饮食分寸,也让赵彬身上的“潍坊味”越来越浓。


讲究人做讲究面


“君子之交淡如水,一碗面的缘分即可。”这便是店名的由来。


细看面碗内,橙绿相接、肉蛋迭和、清汤微黄,细长和乐卧于汤下,一摆一放皆讲究,一饮一食俱修行。


炸酱面(甜肉酱面)是店里最热销的口味,面中藏着潍坊特有的味道。“只有潍坊的炸酱面加汤,连加汤的位置都有讲究。”说着赵彬舀起一瓢高汤,在滴入花椒油的黄瓜丝上轻轻浇下。


“这样不会破坏肉酱的颗粒感和黏性,还能最大程度激发花椒香。”赵彬笃定地认为,用时间煨出来的一碗面,守的是“老传统”,更是快消费时代难得的慢功夫。
说起潍坊的美食,和乐必然有一席之地。“有些外地人吃不来和乐,因为太硬。但是和乐卤面条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为了制作一碗正宗的和乐卤面条,赵彬纯手工打憨肉(肉丸子)——提前一晚开始准备,摔打200余下后的憨肉开始上劲,晾放一晚,这样可使回缩过后的肉丸具有更好的弹性和口感。


下好面条后,先将2-3毫米厚的憨肉片贴着碗口排开,再码上胡萝卜丁、咸香椿丁、芫荽段、薄蛋皮、甜蒜片,一瓢高汤慢慢浇下,热气激发下,食材的本真味道四散开来。


“和乐卤面条起源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三食堂,一经推出,一炮走红。”岁月沉积,这碗面又被赋予了时光的怀旧味道。


始于一碗面,结下一段缘,来高新区开店两年多的时间,回头客越来越多。谈到以后,赵彬笑着说,“计划在周边再开两三家直营店,店里的卤子全部由我自己来做。一步一步来!”


传承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专属味道,每一家小店,也在其中寻找着自己的起源和归处。
“作为一个潍坊人,我很想把潍坊的美食传承下去。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吃到这一口味道,并且爱上这个味道。”从小生活在潍坊的赵彬坦言小店对自己来说是一种小时候的回忆:“南宫和乐、味美包子铺、利民炸货铺、城隍庙肉火烧......这些记忆中的小店,是最有人情味的,让我想念。”


那些画面、那声叫卖、那口滋味......是一座城市最朴素的烟火,也是对游子最绵长的呼唤。


责任编辑: 马汶君

分享至: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潍坊高新融媒)”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0536-8056122)

潍坊高新APP

更多精彩!扫码下载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