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潍坊高新”

扫—扫手机访问

村村有好戏 | 老手艺新传承,振兴“马宋饼”
来源:潍坊新闻网  日期:2024年04月03日

从和面到擀饼、烙饼,全部沿袭手工制法,确保“马宋饼”无论颜值还是口感都达到最佳。3月31日,记者在“马宋饼”发源地昌乐县营丘镇马宋村了解到,从业者协同发力,地方党委、政府全力支持,助力拥有几百年历史的“马宋饼”走向振兴。

今年已70多岁的马宋村党委书记刘夕海,见证了“马宋饼”的诸多辉煌片段:“最兴盛的时候,村里家家户户擀饼吃,一般擀‘三页饼’,饼的好处是耐储存。”“马宋饼”不仅满足了村民和消费者的饮食需求,而且成为富民产业,目前村里有20多户人家擀饼卖饼。

“马宋饼”手艺传承人董可芬已擀饼30多年,至今使用婆婆传下来的有70多年历史的铁鏊子。对“马宋饼”的加工要领,董可芬如数家珍:“和面是典型的体力活,但也要有技巧,面和不好就擀不好饼,影响口感。要用温开水和面,当天和面当天擀完。”

董可芬和老伴在加工“马宋饼”。

史料记载,地处山东半岛中部的昌乐县营丘镇,是清朝初期鲁东南士子进京赶考的必经之地,赶考之人跋涉很长时间才能到达目的地,由于“马宋饼”便于携带、存放时间长、耐消化,因此深受他们喜爱。时过境迁,南来北往的生意人和创业者又成为“马宋饼”的粉丝。据董可芬介绍,村里许多门面紧临325省道,方便过路人停车买饼。

董可芬的门面房对面,是马宋村“85后”刘益德和妻子陈洪霞创业的地方,他们不但传承老手艺,而且创新销售思路,依靠自媒体“自卖自夸”,被网友们亲切地称为“饼哥饼姐”。

陈洪霞在做“马宋饼”时进行直播交流。

“自拍架和手机就在铁鏊子上面,我经常边擀饼边直播。”陈洪霞告诉记者,直播带货让他们与外地消费者实现了即时交流,也增加了销量。

给客户送货。

传承老手艺,振兴“马宋饼”,既有民间力量的蓬勃不息,也有地方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记者了解到,营丘镇乃至昌乐县从各个环节支持引导产业向好向上发展,依托本地土地肥沃、灌溉便利等有利条件,建设优质粮生产基地,为“马宋饼”提供上等原料;继成功申报“中华名吃”和潍坊市非遗的基础上,前不久又推动“马宋饼”非遗工坊和太公姜酒酿造非遗工坊、阿陀粉皮非遗工坊一起入围潍坊市第三批市级非遗工坊,持续打响品牌,加快产业振兴,增加群众收入。

责任编辑: 高凤

分享至: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潍坊高新融媒)”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0536-8056122)

潍坊高新APP

更多精彩!扫码下载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