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潍坊高新”

扫—扫手机访问

璀璨群星闪耀潍坊 | 伏氏经学世家
来源:潍坊日报  日期:2024年03月15日

伏湛

东武伏氏,自济南伏胜六世孙伏孺开始,至汉献帝皇后伏寿止,共传有11世,加上济南的5世,共历16代400余年,由于世传经学,为汉王朝所重,很多成为位列三公的儒林重臣、显赫当朝的帝王贵戚,被称为“东州伏氏之学”,东州号为“伏不斗”,为汉王朝定国安邦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伏胜(约公元前260年-公元前161年),字子贱,西汉济南(今山东邹平)人。伏胜曾为秦博士,故世称伏生。公元前213年,秦始皇焚书坑儒,伏胜冒险将《尚书》藏在墙壁夹缝里,为保护和传播古代典籍《尚书》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伏胜也因此成为推动东武伏氏发展经学世家、高门大族的关键人物。

伏孺,伏胜的六世孙,东武伏氏之祖。汉武帝时,授经东武(今山东潍坊诸城市),并移家于此,世居城西北境浯水之滨,该村世称“伏留”村(今属安丘市景芝镇)。

伏理,伏孺之孙,字君游,为当时名儒。既治《尚书》,又师从匡衡受《齐诗》,著名于世,颇有影响,世称“匡伏之学”。伏理以《诗》授汉成帝,后为高密王(刘宽)太傅。

伏湛,字惠公,伏理之子,少传父业,以《齐诗》传授弟子数百人。东汉光武帝即位后,征拜为尚书,主持修复西汉的各项章程制度。

伏湛有两子,长子伏隆,次子伏翕。伏翕袭侯爵,依次为伏光、伏晨、伏无忌、伏质、伏完、伏典袭爵,共传八代,历时185年。伏氏家族另有伏黯、伏隆、伏恭、伏完等代表人物。

责任编辑: 高凤

分享至: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潍坊高新融媒)”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0536-8056122)

潍坊高新APP

更多精彩!扫码下载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