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一座城市的竞争之本、转型之要、动力之源,是最大的发展动能。潍坊以一座城的牵挂、一座城的礼遇、一座城的期许,用最具仪式感的方式释放出潍坊对人才的渴求和诚意。
在2023岁末,潍坊开展了一场寻找“潍坊在外杰出青年”“潍坊在外知名女性”“潍坊十大在外杰出企业家”“在外潍坊侨界杰出人士”的选树活动,四十位在外杰出代表走到前台。在2024岁首的潍坊市“两会”时间,13位在外杰出人士代表受邀参加;紧接着召开在外杰出人士代表新年恳谈会,一批在各领域的创新创业翘楚强烈地表达着与潍坊同舟共济、实现共赢的感怀。一系列行动,打响了敬才爱才、求贤若渴的“潍坊人才信号”。
在智联招聘与泽平宏观共同发布的《2023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上,潍坊在2022年最具人才吸引力百强榜中,位列第51位。在山东省人才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2022年山东省人才发展研究报告》中,潍坊人才竞争力综合指数居全省第3位。
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在潍坊找到贡献聪明才智、实现人生价值舞台,成为这座城市的新合伙人,让城市和人才“双向奔赴”、相互成就。目前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237万人,拥有国家级重点人才144人、泰山系列人才333人、鸢都系列人才487人。
人才孔雀何以“潍坊飞”?我们在“诗和远方”的眺望中,寻找答案。
1
尊才、爱才、惜才、重才是潍坊对人才的态度,以高质量政策涵养高质量人才队伍,这是人才孔雀“潍坊飞”的密码之一
人才和城市相互成就、相互成全,才能激发出城市与人才共同奋斗的强大动力。如何留住人才?引进人才?用好人才?
看,潍坊这样在服务人才上做“加法”。大力实施人才生态优化行动,先后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潍坊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出台青年人才集聚、人才安居等20多项配套办法,量身定制个性化政策,形成“普惠性+个性化”的特色人才政策体系,人才政策竞争力走在全省前列。
听,潍坊对人才最诚意的告白。“我们诚挚邀请大家成为潍坊这座城市的合伙人,让潍坊成为大家成就事业、逐梦远航的‘诗与远方’。”2023年11月10日,市委主要领导率队到北京大学开展人才政策环境宣讲和人才招聘活动,向广大青年人才发出邀约,呼唤人才的“最强音”掀起了一股强烈的冲击波。
“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在市委主要领导带动下,仅2023年,市县联动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大等115所知名高校进行校地人才对接,开展“智汇潍坊·直通名校”招聘等活动400余场。
走出去,海阔天空;请进来,山高水长。以国际人才创业大赛、“智汇潍坊·直通名校”等招引品牌为载体,潍坊把引贤招才之门敞开得更大,把人才发展土壤培植得更厚,为各类人才创新创造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在全国设立的六家人才工作站,不断扩大潍坊的“朋友圈”“人才圈”。
高水平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人才来“破题”,推出“揭榜挂帅制”“技术总师制”“赛马制”等制度,给科研人员信心和机遇,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潍坊发展大会激发了在外人才情系桑梓、回报家乡情怀。在外人才信息库与引才需求精准匹配,“潍才回归”工程让在外人才“回引地图”动起来。
一流的营商环境成就一流的引才速度,政府重视、政策给力、生态宜居,城市既有温度又有活力,选择来潍创业就业的人才们纷纷为这座城市点赞。
2
“筑巢”“引凤”两手抓两手硬,潍坊搭建起人才逐梦和追光的平台,这是人才“孔雀潍坊飞”的密码之一
“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对于人才来说,诗和远方是“强磁极”,而人才发展托起了城市发展的“诗与远方”。近年来,潍坊“筑巢”和“引凤”两手抓两手硬,积极为各类人才搭建平台载体,不断集聚人才力量、优化人才生态、发挥人才智慧,聚才引智的“磁场效应”显现,越来越多的人才成为创新创业、成就大业的“逐梦人”“追光者”。
潍柴动力视人才工程为第一工程,面向全球招引人才的大门始终敞开着,已有5000多名研发人员集聚在内燃机可靠性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字号”平台上,他们在保持全球领先的科技创新世界舞台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潍柴也获国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称号。
2023年潍坊布局速包括氢能在内的19条新赛道,身为国际二氧化碳转化利用领域知名学科带头人的康鹏,有了更多的用武之地。早在2021年,作为国家级重点人才、碳能环保技术(潍坊)有限公司董事长、天津大学教授,他在潍坊支持下成立潍坊氢能产业技术研究院,这个新平台为人才培养与产业技术升级插上科技翅膀。
开放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为人才提供能够大展身手的平台,是吸引人才的关键要素。潍坊既重视“大平台—大团队—大项目—大成果”,又看好代表未来的青年人才。
像奎文区,出台全市领先的区级人才新政,创新打造青年人才友好城区,系统优化青年人才在就业、居住、休闲、作用发挥等方面融入体验,突出发展青年人才青睐的新兴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连续2年举办“起浪”青年人才文化节,吸引全省3万青年人才参与互动。
透过奎文一角,可以窥见整个潍坊对青年人才吸引力、承载力大幅提升。潍坊浓厚的人文氛围和创新精神被青年人才推崇,他们选择了潍坊。
3
产业图谱与人才图谱同频共振,潍坊人才与产业共舞,这是人才“孔雀潍坊飞”的密码之一
一个城市吸引人才的能力,与产业的聚集息息相关,又一定与周边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密不可分。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百强榜的排名映射着这一规律。
作为山东省工业头部城市,潍坊工业门类齐全,有全部31个制造业行业门类,71种主导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排名在全球领先,也因此诞生了像谭旭光、张恭运、李永胜这样的企业“最强大脑”。占全市GDP比重达到三分之一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链上,高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星罗棋布。
工业体系完整和产业集聚优势也吸引了更多的人才汇入潍坊工业版图。潍坊以“一业一策”描绘“人才需求清单”,用一流产业铸就人才施展才华舞台,以国家级平台资源打造人才成长空间,以优质的服务构建人才留潍爱潍生态,“引进一个人才,集聚一个团队,培育一个企业,带动一个产业”在潍坊已是常态。
像潍城区,引进中国科学院院士领衔创建潍坊先进光电芯片研究院,孵化鲁欧智造等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光电芯片产业链条。
像滨海区,围绕新医药、新材料等五大产业链,梳理收集细分产业链重点人才,引导企业按图索骥引才,形成了涵盖院士、国家级重点人才等518名省级以上重点人才的人才云图,人才培育“金种子”库也生根发芽。
全国农业看山东,山东农业看潍坊。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院长、潍坊现代农业山东省实验室主任邓兴旺在选择潍坊建院的初衷变成了现实,引育顶尖科技人才,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让科研成果变成了农民肩上的“金扁担”,蝶变为“诗和远方”的一句诗、一个风景。
“智力引擎”动能澎湃,产业汇聚集链成群,人才资源的“关键变量”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人才“孔雀潍坊飞”的蝴蝶效应愈发凸显。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潍坊远见深虑,在百强榜上找差距,跳出潍坊看潍坊,对标一线城市,自感对各类人才,尤其是年轻人才、高端人才吸引力还不够强。将2024年锚定为“招大引强”突破年,紧紧围绕产业需求,绘制人才图谱,精准引育科技领军人才、青年人才和技能人才,力争全年引进高端人才1000人以上。
当城市与人才结成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时,城市发展将勇往而无不胜。我们相信,有着“诗和远方”的更好潍坊,将是人才孔雀竞飞的“逐梦之地”,天下英才纷至沓来的“理想之城”。
更好潍坊,值得每一个人才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