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全力推进民生福祉殷实普惠是潍坊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
2023年,我市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精准推出更多惠民生的务实举措,着力补齐民生短板,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让群众底气更足、笑脸更多、生活品质更高,推动富足安康、安居乐业、和谐美满的幸福生活图景在更好潍坊的大地上徐徐铺展开来。
老师在为入学新生点朱砂。
民生改善让群众获得感更加充实
民生福祉,枝叶关情。我市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始终聚焦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人民生活全面改善、民生温度持续升高。
2023年9月1日,高新区蓉花里学校迎来第一批学生,周边怡和·四季园筑、荣昌花园等小区的学生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优质教育。我市统筹幼小初高一体规划、一体建设、一体提升,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中教育优质特色、特殊教育优质融合,针对薄弱环节扩增优质教育资源。去年我市一批新建、改扩建学校集中投入使用,秋季学期新增优质学位5万余个,满足群众就近入学需求,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获得感。
位于潍城区南关街道的全市首个“家庭医生服务点”,家庭医生为居民服务。
2023年7月5日,位于潍城区南关街道的全市首个“家庭医生服务点”正式启用,居民可享受“零距离”医疗健康卫生服务。悠悠民生,健康最大。我市在提升医疗卫生服务、完善医疗保障体系、优化医疗保障服务等方面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大力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进行优质医疗资源扩容,提升群众满意度,真正做到“大病不出省、一般病在市县解决、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为群众提供了更高品质、更加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
就业是民生之本。我市坚持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全力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兜底线,全市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去年我市通过毕业生服务扩容提质、城乡公益岗全面兜底、社区微业充分保障、零工客栈补齐短板、失业保险保障生活等举措,搭建重点群体就业服务“铜墙铁壁”,稳住了就业这个最大的民生。
城区一处口袋公园
民生提质让群众幸福感更可持续
畅通道路、改造老旧小区、提升口袋公园、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从目之所及到心之所感,精致出彩的更好潍坊正在描绘着群众不断上扬的“幸福曲线”。
去年下半年,位于潍城区的友爱路青银高速下穿通道主干道通车,家住友爱路附近的市民杜先生上班通勤时间比以前缩短了20分钟。道路通则百业兴。去年中心城区持续建设市政道路项目,让城市交通“主动脉”不断延伸拓展,连通着千家万户的“毛细血管”持续完善,群众出行可选择路径更加丰富。
近日,在高新区健康东街与金马路交叉口附近的口袋公园里,不少市民正在休闲游玩。去年以来,我市加快推进公园城市建设,全市新改建城市公园106个、公园总数达到1075个;新建城市绿道73.2公里,完成立体绿化1.7万平方米、城市道路绿化21.3万平方米、城市美化彩化43.8万平方米,基本实现公园形态与城市空间的有机融合,推动绿色成为城市最鲜明底色,让“诗和远方”与市民近在咫尺。
老旧小区改造,改的是环境,赢的是民心。奎文区东庄小区在老旧小区改造后,让“老小区”实现“逆生长”,居民生活更美了。居民孙女士说:“如今小区居住环境越来越好,设施更加完善,停车和休闲的地方都有了,生活更加舒适。”去年,我市改造老旧小区项目53个,覆盖466个小区、涉及4.9万户,改造面积448.8万平方米。此外,我市去年新改造农村清洁取暖9.9万户、建设无害化卫生厕所1944户,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提升。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我市坚定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如今,生态美已经成为潍坊的标配,优美的生态环境吸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潍坊、安住潍坊。
寒亭区高里街道的助老食堂里,老人吃上热腾腾的饺子。
民生保障让群众生活更有安全感
我市坚持以民为本,织密织牢基本民生兜底保障网,对困难群众、特殊群众格外关注、重点关怀、精准施策,着力构建制度健全完善、运行高效顺畅、服务便民惠民、保障有力有效的民生保障体系,让群众生活更有安全感。
我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委托专业服务组织为符合条件的特殊困难老年人每月提供不同时长的居家照护服务。对分散供养特困人员、低保和低保边缘家庭中的高龄、失能、残疾老年人等,按照“一户一策”原则,实施精准改造,全面提升居家养老服务水平,全市改造8203户。去年全市累计建成761处助老食堂,较好地解决了老年人的“一餐热饭”难题。我市建立孤困儿童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将保障标准与低保标准挂钩。目前,机构养育孤儿、社会散居孤儿、重点困境儿童保障标准分别达到每人每月2360元、1888元、1380元。我市精准实施救助项目,为359名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发放助学金249.93万元,为4046名孤困儿童购买大病保险和意外伤害险,护佑孤困儿童健康成长。
为实现群众安居,我市不断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去年我市建成回迁棚改项目21个,新开工棚户区改造6267套、保障性租赁住房1459套,发放住房租赁补贴1405户;落实人才安居工程,将市级人才住房保障范围扩大至普通本科毕业生,全市人才住房完成配租10955套,帮助12751名青年才俊实现安居梦;实施危房改造,完成危房改造238户。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展望未来,我市还将坚持尽力而为,集中力量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让一系列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政策举措持续落地实施,更多的民生红利渐次释放。潍坊高质量发展的每一个细微变化,都将回响着人民群众逐梦前行的铿锵足音,让发展更有质量,让民生更有厚度,让群众更有获得感,让幸福欢歌响彻在更好潍坊的大地上。
记者手记
让幸福之花在更好潍坊绽放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把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
去年以来,潍坊聚焦就业、教育、医疗、托育、住房、养老等民生领域的突出问题,建立民生项目清单,一件接着一件干,着力办好群众关心的“关键事”,完善解决民生问题的制度机制,不断提高服务群众本领,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提高了群众生活品质。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没有终点。只有心中装着人民,工作为了人民,倾听群众心声,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才能让人民生活得更舒心、更美好,让幸福之花在更好潍坊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