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潍坊高新”

扫—扫手机访问

杨守伟:“我心里始终有一股劲”
来源:潍坊新闻网  日期:2023年11月08日

10月29日,杨守伟刚刚从北京参加完中国妇女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回到潍坊,像往常出差回来一样,她第一时间来到潍坊市儿童福利院,穿上护理服,抱起张着小手向她奔跑过来的孩子们——她是儿童福利院那么多孩子的“妈妈”。

23年如一日。自从2000年29岁的杨守伟来到潍坊市儿童福利院,成为一名护理员起,在她心里,福利院的孩子就是她自己的孩子。23年来,一千多个孩子曾趴在她的肩上,用稚嫩的声音,一声声喊她“妈妈”;23年来,她牵着400多个孩子的手,教会他们说话、吃饭、走路,做了手术,治好了病,找到养父母,拥有了自己的家;23年间,还是有一些孩子,由于严重的疾病,就那么依偎在她的怀里,离开了这个世界……从把一个个“没人要”的孩子抱在怀里,当好他们的“妈妈”,到有教无类,努力让每个孩子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23年来,杨守伟既是“慈母”,又是“严师”。她是一束光,照亮了孤弃儿童脚下的路;她又是一座桥,让孤残的孩子也能走向远方。

把温暖和关爱播撒在孤弃儿童们坎坷的人生路上,用心用情用爱让他们残缺的人生扬帆起航。杨守伟说:“有些孩子虽然不能说话、不能动,但每当我走近他们,抱起他们,都会发现,他们的眼里会发出光。为了这点光,我愿意继续传递所有爱、付出所有爱。”

最初,看着病情各异、重残率超过90%的孤残儿童,“究竟能不能干好?”杨守伟也有过犹豫和彷徨。但是,当她把孩子们抱进怀里,她的心立刻就软了。顾不得多想,杨守伟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当好他们的“妈妈”!

多年的护理经验让杨守伟对孩子的哭声异常敏感,她总能准确找到孩子哭的原因,是不舒服了、饿了还是想要大小便了。“这些孩子不会用语言表达,不能说哪个地方不舒服,就需要我们仔细去观察。”杨守伟说,福利院的孩子,一人一个样,照顾好这些孩子,光靠爱心和耐心还远远不够,只有不断提高专业技能,才能让孩子们减少痛苦,生活得更有尊严。

凭着一股韧劲和钻劲,杨守伟取得了高级育婴师、营养师、康复保健师等多项资格证书,成为护理“全能战士”,她创新的重症脑瘫儿童“口腔护理”方法、婴幼儿触摸墙等在全国儿童福利机构得到推广。

为给孩子们提供更专业的护理,帮助他们更舒适更快地恢复健康,2018年11月,杨守伟申建了“杨守伟劳模创新工作室”,带领团队围绕孤弃儿童的特殊需求,开展生活、康复等方面的创新探索。针对唇腭裂孩子,设计了“吸管式奶瓶”;针对长期卧床的孩子,设计了“O”形枕头;针对有自残行为的孩子,设计了保护性“约束衣”……有些家长专门从外地赶来,咨询如何护理自家孩子,杨守伟都会将相关经验或原创的护理器具无偿分享。对每一个生命都不轻言放弃,让每一个生命得到充分尊重,这是杨守伟的座右铭,也是她尽职尽责的力量源泉。

回归家庭,回归正常社会生活,才是孤弃儿童最好的出路。为了孩子们能让家庭相中、认养,杨守伟和她的团队早早地教孩子们自己吃饭、自己穿衣、自己刷牙。23年来,杨守伟和同事把400多个孩子交到领养人手中,让他们回到了“自己的家”。

有人说,是儿童福利院的“妈妈”给了孤弃儿童第二生命。但杨守伟说,我们只是党和政府温暖和关爱的传递者、传播者。今天的潍坊市儿童福利院,占地40亩,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中央空调全覆盖,室内四季如春,走廊上装饰着孩子们的画作,楼内时不时传来孩子们的朗朗书声和欢声笑语。走在其中,会让人恍然觉得,这就是一个高标准幼儿园。康复训练室、卧室、治疗室、教室、图书室等功能房间一应俱全,配置了先进的生活娱乐、医疗康教、消毒消防等专业设备设施,服务功能完善。以前,护理员妈妈是用自己的体温和暖水袋来给早产儿保温,现在有了6个保温箱;孩子们实现了单人单床,全都用上了纸尿裤。

尽己所能,向社会各领域宣传儿童福利事业。杨守伟先后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光荣地当选为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二十大代表。护理妈妈团队在杨守伟的带领下,先后获评山东省三八红旗集体、山东省工人先锋号等。

荣誉加身,杨守伟越意识到自己的责任重大。杨守伟说:“我心里始终有一股劲:他们叫我妈妈,我就不允许我的孩子被歧视、被轻视,我还想尽力为他们多做一点,总想让社会多关注他们一点。”

责任编辑: 高凤

分享至: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潍坊高新融媒)”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0536-8056122)

潍坊高新APP

更多精彩!扫码下载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