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曾经诞生以治农经商而出名的“四大家”;上百年历史的老房子、老院墙比比皆是;作为原道口公社党委驻地,一个个老场景装满了村民的记忆……这是寿光市营里镇益隆道口村独有的历史文化底蕴,是群众引以为荣的精神财富。更让人期盼的是,在地方党委政府支持下,村里启动保护性开发,让优秀历史文化照亮古村的未来。
老院墙
村党支部书记孙成义今年50多岁,向记者谈起村里的辉煌往昔:“记得小时候村里就有二层小楼和戏台,听村里老人说还诞生了‘四大家’,在济南等地都有名气。”
82岁的孙四秀老人对“四大家”的事情了解得更清楚。他说,“四大家”的创始人从种地起步,后来富甲一方,其中孙国平最出名,他曾经在村内建家族祠堂,在不少地方有商号,新中国成立后,还给寿光文化馆捐赠过文物,是益隆道口村商业文化的代表人物。
建于20世纪50年代末的原道口公社党委办公场所保存完好。
走在益隆道口村的大街小巷,目之所及,上百年历史的老房子、老院墙,绿意盎然的老榆树等,别有一番韵味。同时,因为是原道口公社党委驻地的缘故,村庄保留着诸多当时的痕迹,如位于村庄中心位置的原公社粮所,便是昔日最繁华的地方。对于往事,孙成义仍历历在目:“每逢夏粮秋粮收获后,人们推着独轮车和地排车缴公粮,很热闹!”
老粮所旧址
最让人们自豪的,是新时期县委书记的榜样王伯祥生前曾经在道口公社担任过主要负责人,在这里指挥了寿光北部沿海地区开发,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原公社党委的办公场所有60多年历史了,青砖结构的。现在,有的人来这里参观,就是为了瞧瞧伯祥书记当年的办公环境。”孙成义说。
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益隆道口人尽心尽力保护好村里的老建筑,让人们记住乡愁。今年以来,营里镇依托该村历史文化底蕴,乘着乡村文化振兴的东风,启动益隆道口古村镇保护性开发规划与振兴行动计划项目,广大群众也积极响应。村里的热心村民义务整理资料,为项目启动打好基础;在外人士出谋划策,为项目助力,力求打造一个“既看得见乡愁又充满活力”的益隆道口古村。目前,整个项目正加快推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