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寿光市稻田镇西稻田村村“两委”原址上,一排崭新的沿街房和一排办公场所拔地而起,提升了村庄形象,改善了办公条件,打通村庄“肠梗阻”,让群众看到奔头。“村集体一下子增收400多万元,以前想都不敢想。有了这个基础,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村干部李春国说。
新建的沿街商铺和办公场所
西稻田村位于稻田镇中心位置,是当地第一人口大村,但发展现状与其地位一度并不匹配:村“两委”办公场所破旧不堪,透风漏雨;村里都是土路,没有一条街巷实现硬化和亮化;村集体缺少收入,孝老助残等民生事业停滞不前……
如何夯实村庄全面振兴的经济基础?前几年,新一任的西稻田村党支部把突破口放在村“两委”驻地改造开发上。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村民支持下,他们大力改造开发,新建办公场所和沿街商铺,吸引了许多群众前来创业。村党支部书记董军海说:“商铺还未交工,大伙就抢着来买,最后公开拍卖,一举为村集体增收400多万元。”
硬化道路,方便了群众出行。
改造开发村“两委”驻地是关键一招,也与村干部前期的担当作为分不开。8月10日,走在硬化的村路上,村民李寿林心情特舒畅,对村干部夸个不停:“村里南北11条巷子全部完成硬化和亮化,出门再不用走土路了。修路的时候,村干部带头捐款,支部书记捐了2万元,其他村干部每人捐了1万元。”
村民李向梅对董军海这个领头人表示钦佩:“我们党支部书记经常加班加点,为村里真是操碎了心。”但董军海把功劳划到广大村民和在外的乡亲身上:“我们村群众觉悟高,修路时每户捐款3000元。那些在外的乡亲更不用说,其中刘德书夫妇连续三年分别捐款3万元,给老年人发福利、举办‘饺子宴’。有他们的支持信任,我们没理由不把工作干好!”
开设夜市,繁荣“夜经济”。
群众载歌载舞庆祝夜市开业。
村集体增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几天,依托地理位置和村庄硬件配套到位、人口多等优势,西稻田村开设夜市,繁荣“夜经济”,活跃“夜生活”,聚人气,开财源,让村集体和群众一同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