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传承着中华文化的基因和血脉,2022年以来,“山东手造”全面起势。
万物皆可飞的“潍坊风筝”、极具匠心的杨家埠木版年画、惟妙惟肖的核雕……众多“山东手造”惊艳出圈,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茂盛景,来自潍坊高新区的“瓷叫虎”就是一个典型代表。
山东手造·潍有尚品,“拼经济”也能拼出满满的文艺范儿。今天“楠楠自语”栏目带大家走进一块泥巴的内心,了解一块泥巴的“变形记”!
作者丨杜楠楠
摄影丨杨 涛
·
△点击图片让泥巴变身
三月的一天,我们迎来了“泥生”最大的转机。
被装入大桶密封起来的我们,一路的颠簸,再次重见光明后是一个崭新的地方,透过隐约的光线,我睁开眼,看到了一张陌生的脸庞,他一脸认真地拍了拍我,开口说道:“品质很不错,试试!”
这是哪?
他是谁?
他要做什么?
我们被放进一个搅拌器里,在里面晕头转向了24个小时,从开始略微柔软的泥块,变成了泥浆,然后被注入模具。

等待一段时间,我们再次变硬,已经初具模样了——一个有些粗糙的模坯。
一番打理,虽然还是质朴的灰白色,但是我们的皮肤变得滑滑的,后来听说这叫“修坯”。

接下来,我们又来到了一个新的工作台,爱美之心物皆有之,我们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因为这个环节是给我们“化妆”。
我跟朋友们都是采用釉下彩。画笔蘸取颜料在我身体上铺展,绿色藤曼绕着淡粉色花瓣,鼻尖上轻轻一点红,我感受到绘画者眼神的专注,随着黑色眼珠的最后一点,“化妆”完成了。
我们互相端详着,最小的妹妹竟然哭了,她说从来没想到,自己竟然能这么美。

大家“臭美”了没多久,就被拎起来,浸到了湿湿的灰白色“泥浆”中,小妹妹伤心地又哭了:“刚化好的妆!”
“这个釉浸得比较好,很均匀。”伴随着妹妹的哭声,我听到那个人又说话了。浸釉?原来这不是泥浆啊,是釉浆。身体被釉裹住,我又变得灰突突了。

“先把这一批烧出来试试。”
话语间,我们瑟瑟发抖地排列整齐,来到了陶艺电窑炉里,等待我们的是上千摄氏度的“烤”验,而且是整整8个小时。
与8个小时的煎熬相比,我们更惊诧于身体的变化,除去“瘦”了一圈外,裹在我们身上的釉也变成了透明色。
时间到了,开窑!
天哪!我们的妆又神奇地复原了,而且比以前更好看。通体呈乳白色,通透有光,如玉似雪。浑身布满漂亮的纹样,粉绿交织,一股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阳光下,我们闪闪发光。仔细端详了一下自己和小伙伴,我们变成了小老虎!

出窑以后,我们还需要在宽敞的地面冷却20小时,等待的时刻,虽然体温慢慢凉下来了,内心却十分火热。
我们目不转眼地盯着眼前这个给我们生命的男人——康健。这位非遗传承者,把我们从泥土变成了一只只“瓷叫虎”。

我们的春天来了!
我们有着悠久历史的祖先——泥叫虎。
泥叫虎便是起源于高密聂家庄,身体由泥土制成,身着彩色传统纹饰,头尾用皮革连接,挤压头尾时咕咕作响,是北方泥塑中的典型代表。
当地流传有“聂家庄,朝南门,家家户户捏泥人”的说法,至今已有400余年历史。如今,聂家庄泥塑已位列国家级代表性非遗项目名录。

泥虎虽可爱,但是易碎成了限制运输携带的“硬伤”。
康健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潍坊人,泥叫虎是他童年时期不可或缺的玩具,憨态可掬的样子和“咕嘎咕嘎”的叫声,是康健乃至所有潍坊人的集体乡愁。
怎么能让更多人接触并且爱上泥叫虎?从景德镇陶瓷学院雕塑专业毕业的康健,心里一直埋着这么一个问题。
深思熟虑之后,2018年,康健以高密泥塑“泥叫虎”为原型,将原料由泥巴变为瓷泥,开发出瓷叫虎,也就是现在的我们啦。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我们完美解决了前辈们的问题,如今身体材质由瓷代泥,更加细腻且轻便。
我们身体上的纹样与色彩,既有传承也有更新。

纹饰虽简约,图案密度降低,但保留了许多民间传统元素特色,布老虎花纹、青花瓷样式等元素都被引入设计之中。
为了这个纹样,康健及其团队可没少费心,反复设计修改。我看到工作台上的一本《中华吉祥图》,已经被翻破了。
大红大紫逐渐不符合现代审美,所以我们身上的颜色在延续红、绿传统色基础上,降低饱和度,色彩之间更加协调美观。可别小瞧这颜色,不是像小孩涂色那么简单。绘彩的颜色深浅在烧制后会发生变化,同样是经过反复试验才最终确定颜色。

小小的我们,背后是无数个挑灯的夜晚。
想着想着,20个小时竟然飞快地结束了,我们都变得瓷实又好看,只是现在的我们还不完整,七零八落的,还需要走向工作台,完成变美的最后一步——组装。
在一双双灵巧的手下,我们根据各自承担的功能被区分开来,有的体内被装上哨子,有的会跟伙伴用美丽的布连接起来……

嗷呜!
经历了注浆、修坯、绘彩、浸釉、烧制、组装的我,现在已经是一只老虎!
好看的外表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才是万里挑一。想走进大家的内心,不仅需要颜值,更要靠实力。
传统泥叫虎功能单一,我们这一代,功能更强大——小夜灯、香薰炉、音箱、加湿器、车载装饰物……我们凭实力出现在生活的每个角落。

环顾四周,我们长得不尽相同,有的耳朵上垂着传统绳穗,有的肚皮上有一个小把手,还有的双手捧着小元宝。大家形态各异,憨厚可掬却又威风凛凛。

传统、守正、沉稳是我们,时尚、精致、活力也是我们。
回到女娲造人的故事,我想,女娲在捏造第一个泥人的时候,想必用尽真心。为了我们的诞生,康健也是如此。
自诞生以后,我跟着康健去了很多地方,青岛、深圳、济南……跑遍大江南北,参加了很多文博会,在展台上,我意气风发,格外自信。因为我知道,我不是一只孤单的虎,我背后有康健及其团队的鼎力支持与付出。

我也取得了无数光环,荣获三项国家金奖,成为代表山东、代表潍坊的特色文创。



路漫漫其修远兮,我知道,未来的未来,肯定会有更优秀的后浪出现,在我们的基础上更迭创新。康健只是传承中国优秀文化的普通一员,如今有越来越多的手艺人出现,为传统物件注入独特的灵魂。
想到这些,我却没有任何要被取代的悲伤,因为无论外形怎么变化,我们终究只是载体,不变的是我们背后的匠心和巧思,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自信。
每当清脆的“咕嘎”声响起,我们总能站在历史的脉络上,回想起那个遥远的年代……
在无数深夜,还是那个小小的工作台,康健又开始挑灯夜战了,小兔子、龙……

我们的家族越来越庞大,走进寻常百姓家,遍布五湖四海。
只是,无论身处何地,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家——潍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