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日常所见的交易一般是一手付款一手交货,但最近寿光市稻田镇南慈村的种瓜户张国友牛气了一把:在收到客户预付的5万元定金后,他才把大棚里的第一茬甜瓜卖了出去。“每斤12元,这一茬比去年种其他甜瓜多卖了近两万元,种了这些年瓜,没想到还能‘先定购再摘瓜’,这都多亏了新品种!”张国友说。
爆款甜瓜“蜜园十八”。
张国友所说的新品种是“蜜园十八”,它的出现还得从稻田镇西庞村的“新农人”张爱军说起。2015年,在外工作的张爱军回到家乡,成立了“育繁推”一体化的农业公司,与中科院合作,利用三年时间,从近300个品种中选育出了“蜜园十八”。而后,张爱军与本地的种植能手合作,进行小规模试种,在取得成功后,一步步推广开来。
既要抓生产端,也要抓市场端。张爱军把自己以前的中高端合作伙伴作为定向客户,请他们对“蜜园十八”进行品鉴,得到认可后,采用订单回收方式,由客户或他们的公司出资,向种植户预付款,即“先卖后摘”,有效调动了种植户积极性。目前“蜜园十八”种植面积已突破1000亩,单体大棚500多个。
3月16日,在张爱军的包装车间内,记者看到了爆款甜瓜“蜜园十八”。它形似羊角蜜,但形状更规则、个头更短小、瓜皮更厚实。“耐储存、易保鲜,而且糖度高,吃着更过瘾。”张爱军说。
张爱军是一位具有现代营销意识的“新农人”,他不满足于现有的客户资源,不断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加大宣传力度,还成立信息平台,组织客户和种植户举办“网上洽谈会”,供需对方无缝对接,实现信息对称,强化种植户“市场需要什么就种什么”的理念,明确了目标,提高了效益。现在,“蜜园十八”的知名度越来越高,近至省内的东营、淄博等地,远到省外的云南、内蒙古、吉林等地,都有了他们的客户,甚至时常供不应求。
记者采访的时候,瓜农步玉辉刚好来找张爱军洽谈甜瓜销售事宜。步玉辉告诉记者,他去年下半年试种了三个棚,卖价比羊角蜜等甜瓜每斤高出一元多。对大棚里即将上市的“蜜园十八”,步玉辉充满期待:“产量和管理等方面,都跟羊角蜜差不多,优势是价格高,咱们吃苦受累就是为了多卖几个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