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日报社潍坊融媒讯 在临朐县东城街道毕家沟村住着这么一位老人,1927年出生,194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今年已经是95岁高龄了,他的名字叫王久池。在很多人眼里,这位老人就是一位普通的庄稼人,而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是一位亲历战火的革命军人,曾经冒着枪林弹雨,几度出生入死,立战功数次。
在东北入伍
1949年光荣入党
1927年,王久池出生在临朐县东城街道毕家沟村,14岁时,跟随家人去东北逃荒,小小年纪就在大户人家做长工。由于当时年龄小,干着沉重的体力活,再加上水土不服,手指关节受伤,如今手指仍然无法全部伸直。当时,家里老老少少共八口人逃荒东北,短短几年时间,王久池的嫂子、侄女还有两位老人相继去世,从那时起,他就盼望着能够早一天过上好日子。1948年,一次偶然的机会,王久池参加了解放军,成为第四野战军39军的一名战士。入伍不久,王久池便随部队参加天津战役,与国民党残留部队进行斗争。由于表现出色,他所在的班荣立了二等功。随后,他又随部队继续南下。1949年5月,在湖南洪江,经入党介绍人介绍,王久池毅然决然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赴朝作战
鬼门关走一遭
1950年,王久池所在的部队奉命从南方调防丹东。到达丹东后,他们才知道要作为第一批入朝作战部队开赴朝鲜。王久池带领一个班14个人,作为工程兵和侦察兵,当时参加的第一场大战役就是云山战斗。王久池他们晚上负责扫地雷和埋地雷,白天负责侦察工作。当时武器装备远不及美军,只能从战术上取胜,晚上他们绕道敌人的后方,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让美军无法休息;为了迷惑敌人,他们提前侦察好路线,在敌人行进的路上埋上真假地雷,让敌人不知所措。
前线战争残酷,后方的生活条件也极其困难,王久池说,初到朝鲜时已是冬季,而志愿军的装备却很简陋,生活非常艰苦,当时就着雪水吃炒面已经是难得的午餐。
在一次侦察行动中,王久池发现对面来了美军坦克,他随机应变,在坦克爬坡、行驶速度变慢时,迅速靠近坦克,把爆破筒塞进坦克链条中。爆炸后,美军逃走了,他们缴获了一批物资,而王久池的耳朵却被震伤,至今听力都不是很好。
到达平壤战场后,美军飞机狂轰滥炸,把河上的桥都炸毁了。当时部队要行进,必须要架设浮桥,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王久池带头跳进冰冷的河水,用铁丝把小船绑好,再在上面铺设木板,让部队过河,在架桥的过程中,敌人的飞机又进行轰炸。当时,王久池正在河水中,没法躲闪,炸弹从天而降,战友们都很着急,觉得王久池怕是牺牲了,没想到等敌军飞机飞走后,王久池奇迹般地从河水中爬出来,满嘴都是血。因为当时为了迅速架桥,王久池用牙咬着铁丝,把牙齿都磕坏了。在这次战斗中,王久池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得到部队的嘉奖,荣立一等功。
脱下戎装
带领群众建设家乡
从朝鲜回国后,王久池复员回到了家乡,积极参与家乡建设,带领父老乡亲走上艰苦创业的新征程。他在毕家沟村历任支部书记、大队长等职务,直至1984年退休。他身上迸发出来的革命豪情与创业精神,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后人继续前进,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