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上,潍坊曾有“二百支红炉、三千铜铁匠、九千绣花女、十万织布机”的繁盛景象。如今在潍坊高新区新城街道,十甲錾铜·雕刻技艺正续写传承,一锤一錾间,不仅镌刻着几代匠人的坚守,更让历史记忆与当代创新在铜器上交相辉映。

一手握小锤,一手持錾刀,伴随着清脆的敲击声,铜板上留下的刻痕层次分明,构成各色图案,这位手艺人正是十甲錾铜·雕刻的传承人张庆禄。
从祖辈走街串巷的锤制手艺,到如今自成体系的錾铜技艺,这门手艺已在时光里沉淀了百余年。



“从曾祖父就开始做锤制技艺,那时候他是走街串巷的货郎,给人家做铜门环、牛鼻圈等,我的爷爷和父亲做生活用品,像漏瓢、铜勺。现在这门家传的手艺传到了我的手里。”张庆禄说。
![undefined 9月24日非遗[00-01-10--00-01-13].gif](https://img11.litenews.cn/421/catchImage/2025/10/31/catch_6904825ee16f4.gif)


十甲錾铜·雕刻是利用铜的延展性,通过不同力度、角度的敲击,创作出山水、花鸟等图案。
“从高温淬火定型,到用填充物固定壶体,再到錾刻纹饰、二次淬火稳定结构,每一步都需精准把控。趁热取出填充物后,历经精细打磨、焊接组装、抛光提亮,最后镶嵌木质把手,一共十二道工序。”提起手艺里的每一道流程、每一个步骤,张庆禄都如数家珍。


在这项技艺中,錾刻是最考验功夫的环节。在张庆禄的工具箱里,有多达四五十种工具,以求在铜具、铜片上展现出层次感、立体感,让作品更具观赏性。
“不同的类型图案要用到不同的錾刻工具,比如荷花图案要用到五六种,从开始做就得敲击一百多下,可以说是个功夫活。”张庆禄介绍道。




守住传统,更要创出新意。近几年,张庆禄不断创新发展技艺,力求让老手艺融入现代生活。他将錾铜·雕刻与茶文化相结合,打造出铜壶、公道杯、石瓢等,让实用器具兼具观赏与收藏价值。同时,他还把潍坊文化搬进作品,龙头蜈蚣、沙燕风筝等都呈现在铜板之上,形象生动、栩栩如生。近期,他又以“潍坊象”为题材,打造全新的錾铜·雕刻作品。

“在潍坊市博物馆看到‘潍坊象’后感觉非常震撼。因为有这门手艺,就做了一个‘潍坊象’作品,后来被博物馆收藏了。”张庆禄话语间满是自豪,一边说一边向记者展示收藏证书。


一锤一錾,敲过百年时光;一刀一刻,留住城市记忆。
张庆禄坚守的不仅是工序的严谨,更是老手艺的文化生命力。他以匠心守传承,以创新拓新路,让錾铜技艺从旧时的生活工具,变成承载文化的载体——这既是对祖辈手艺的最好传承,也是对潍坊手工业荣光的当代续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