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山东汽车标志性产业链链主企业,潍柴集团心无旁骛攻主业,探索全产业链创新,不断引领制造业价值链向高端延伸。2024年,潍柴发动机市场份额稳居行业第一,在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据一席之地。
在中煤平朔集团有限公司山西朔州的一处露天矿场,一台台大型刚性矿卡满载运输下重量近500吨。支撑矿卡运转的,是一颗强大的心脏——潍柴16M33大缸径高速发动机,它能保障矿卡每天连续作业22小时以上,并且能同时应对高海拔、高粉尘、高温差等恶劣工况场景。
山东重工潍柴动力大缸径发动机研究院院长助理 张洋洋:截至目前,我们可以说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行业内的标准通常是2万小时的大修期,目前我们有1000多台的矿卡发动机在海外市场应用,而且25000小时没有经过任何的大修。
潍柴是中小缸径高速柴油发动机领域的领军者,但在大缸径高速发动机领域曾长期面临技术瓶颈。2009年,潍柴果断收购欧洲老牌发动机企业法国博杜安,经过10年的消化、吸收,逐步掌握大缸径高速发动机关键技术,并探索形成独有核心技术。
山东重工潍柴动力总经理助理、电控研究院院长 刘兴义:您看这块巴掌大的电路板就是我们的核心技术密码,它是我们的矿山动力的控制系统,控制着整个发动机的呼吸与心跳。我们组建了百人的攻关团队,历经了700多个日夜的攻关,经历过80多项的严酷测试,满足了矿山各种复杂场景的使用需求。
目前,潍柴已成功开发73款电控产品,从传统动力到新能源,涵盖八大产品系列,市场配套量超过330万台。与此同时,潍柴还在制造端持续推进全产业链创新,完成了多个工厂的智能化升级,成功入围“十四五”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最近还获评国家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
记者 黄凯:我现在走进的是潍柴高端发动机智能工厂。在这里,视觉识别、在线检测、机器人操作(立体字幕特效)等先进的智能制造技术被广泛应用,全流程柔性化、智能化生产线不仅提高了产能,还能更灵活满足客户的定制化产品需求。
山东重工潍柴动力工艺研究院院长 伍启华:实现了发动机生产制造、入库交互等环节关键工序100%自动测量,实现了产品质量100%智能追溯。接下来,我们正在积极构建潍柴产业大模型,用产业“智慧大脑”打造产品“最强心脏”。
在产业链上持续布局发力,潍柴从2017年开始涉足人工智能领域应用研究,构建从战略解码、结构设计到项目落地的三层推进机制,在智能驾驶、大语言模型等十几个重点方向发力攻坚。顺应能源应用趋势,在纯电动、混合动力、燃料电池三大技术方向全面展开布局。
山东重工潍柴新能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祝成祥:目前,潍柴新能源已建成覆盖电池、电机、控制器及新能源动力总成的规模化研发、制造基地。产品可广泛应用于重卡、轻卡、客车、工程机械、农业装备、船舶等多个细分领域,完成了新能源转型的关键布局。今年上半年,潍柴新能源产品销量相比去年同期实现翻番增长。
最近,潍柴集团以2024年度供应链板块营收2406.42亿元,位列“2025全球汽车供应链百强”第9名。如今的“链主”潍柴集团,正通过与上下游企业协同、协作、共生、共长,驱动5000亿元级生态圈向世界装备产业集群迭代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