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城街道“垃圾分类新时尚·绿色生活我先行”主题宣传活动在北苑、怡心社区同步开展。作为新城街道践行“无废理念”的生动实践,此次活动通过精准化宣传、场景化教学、常态化督导模式,切实推动垃圾分类从“被动执行”向“主动作为”转变。
北苑社区
商户定制化宣传 破解经营场景分类难题
针对沿街百货店、餐饮店、理发店等多元经营业态,新城街道规建办联合北苑社区组建专业宣传组,实施“一铺一策”精准服务。


在餐饮集中区,志愿者重点讲解厨余垃圾“干湿分离”技巧——要求餐饮商户将剩菜剩饭沥干后投入专用桶,避免汤水污染其他可回收物;针对百货店,则强调包装盒、塑料袋等“可回收物”的规范存放与二次利用路径;理发店的美发废料、染发剂包装则被纳入“有害垃圾”专项管理。通过“手把手”教学,有效提升商户垃圾分类准确率,实现源头减量。
怡心社区
全民参与式竞答 激活居民内生动力
作为新城街道“无废社区”创建点,怡心社区在各小区创新采用“知识竞答+实物奖励”模式开展活动。


活动中,志愿者通过发放《垃圾分类操作手册》,结合“可回收物蓝桶、厨余垃圾绿桶、有害垃圾红桶、其他垃圾灰桶”的“四色标识体系”,现场演示废旧电池、过期药品等特殊垃圾的单独存放技巧。有奖竞答环节中,居民正确回答“饮料瓶如何处理”“厨余垃圾投放前是否需要破袋”等20余个实际问题,即可领取可降解分类垃圾袋。这种“寓教于乐”的形式切实提升居民垃圾分类知晓率,实现居民“从知道到做到”的认知升级。
“此次活动将‘无废城市’建设要求融入具体场景,下步,新城街道将继续做好垃圾分类工作,推动垃圾分类从‘活动驱动’向‘习惯养成’转变,最终实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无废社区’建设目标。”新城街道规建办负责人李童表示。
从“一铺一策”的商户定制服务到“竞答启智”的全民参与模式,从“四色标识”的规范引导到“闭环管理”的生态治理,新城街道以“无废理念”为引领,构建起政府、社区、居民、商户四方联动的生态治理新格局,共同绘就“无废社区”的生态蓝图,为辖区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