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潍坊高新”

扫—扫手机访问

奋斗者说丨燃心一纪,炉火映红讲台梦
来源:潍坊高新传媒  日期:2025年09月05日


九月伊始,秋风送爽。

开学当天,马靖早早来到教室,一页页翻阅、检查“开学第一课”课件。今年,是她踏上讲台的第十二年,也是第十二个满怀期待的开学日。

“每一个开学日,都像第一次站上讲台那样,让我心跳加速、充满期待。”清晨的阳光洒在讲台上,她昂着头,等待着那些熟悉的脚步声响起,像准备拆开一个礼盒。

忽然,校园里响起欢快的音乐声——孩子们来了。新的故事,也就此开始。

2008年,大学毕业的马靖从东北老家来到山东潍坊,教学经验尚浅的她,选择从代课老师做起。



有的时候累得说不出话。但我格外珍惜每一次站上讲台的机会。”她回忆道。



年代课教师的历练,让这位东北姑娘积累了丰富的课堂实战经验。



20139月,她通过相关考试,被分配到段家小学——一所仅有三排平房和一个小操场的乡村小学。



“尽管做足了心理准备,眼前的景象还是超出了我的想象。”马靖说。



当时,正值潍坊保税区推动“乡村小学合并”的关键时期,段家小学位于合并进程的末端,硬件设施尚未及时更新。马靖在此度过了一段虽然“艰苦”但却珍贵的岁月。

潍坊的冬天很冷,呼呼的北风吹得人直往风的方向倒。从小在城市里长大的她从未生过炉火,但作为班主任,她坚持每天天不亮就从10公里外的家中骑着电动车赶往学校,只为做一件“大事”:提前把教室里的炉子生好,让孩子们进门就能感受到温暖,并做好安全措施,杜绝消防隐患。



一开始总是生不起来马靖回忆道,这种“笨拙”被学生们发现后,还觉得有些不好意思。



孩子们非常有生活经验,他们直接对我说:‘老师,我教你。’孩子们七嘴八舌地传授经验:先垫一些碎纸,有火苗之后放木头,炭火不能压得太多......”



那一刻,师生角色悄然转换炉火终于燃起,跳动的火光映在马靖和孩子们的笑脸上,温暖了整个冬天



那是我教师生涯中珍贵的一课。说,教育从来不是单向灌输,而是教学相长的过程。

2014年,段家小学与官路小学合并为潍坊综合保税区实验学校。5年后,潍坊综合保税区实验学校被正式划入高新区更名为潍坊高新区汶泉学校,马靖又开始了一段新的旅程。



很快,她在学校里有了“铁人”的称号。



同事们常说:“马老师好像永远不知疲倦。”那时的“铁人”马老师身兼数职——班主任、教研组长、数独社团负责人……休息时间,她也总是在作业备课件,为学生解答问题。



十二年来,马靖从未因任何原因缺席过一节课。偶尔身体不适,也从不轻易请假,“有时候在教室外还有气无力,但一进教室就像打了鸡血!”她笑着说。



这份坚持背后,是一名教师对“上好每一堂课”最朴素的执着。





数学不应该是枯燥的数字计算。”作为数学老师,在培养学生学科兴趣这件事上,马靖有自己的一套方法。



她通过设计实践操作活动、采用实物教具教学、建立平等课堂关系等方式,学生们敢说、愿说,让课堂真正动起来、活起来



比如在教授质量单位时,她特意到超市购买薯片、饼干、矿泉水、盐、大米等不同重量的物品,让学生们亲自掂量、感受。



1克是什么概念?拿起袋盐就知道了。马靖通过这种直观的方式,让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可感可触。



面对学生学习能力、性格特点不同的情况,如何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尽快提高学习成绩?马靖分享了自己的“妙招”——逐个攻破、因材施教。




学生小军性格冲动、经常和同学闹矛盾马靖并没有直接批评指责小军,而是深入寻找问题根源。



通过多次家访了解到,由于小军家庭关系发生变动家长逐渐缺失对学习和生活上的关注。找到症结后,开始重点关注小军的学习生活,多谈心、多督促,多鼓励。慢慢地,小军开始用功学习,不仅成绩了明显的进步,与同学关系也越来越和谐。



个子高高大大、性格有点毛躁、成绩总在不及格边缘徘徊的小超,是马靖心中的好孩子。



去年,马靖发现班里的“大块头”小超学习成绩不理想,和同学的关系也比较紧张,让她很头疼。但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她发现小超羞于表达自己,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指导。



个子高大的小超总是被安排在教室的最后一排。马靖发现后,总会在自己的课堂上将小超的课桌搬到第一排靠右的位置,“我记得第一次把他的座位调到前面时,小超整节课坐得直直的,听讲非常认真,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六年级毕业考试时,小超的数学成绩有了大幅提高,马靖回忆,那一刻他笑得格外开心。



“作为一名教师,我爱每一个孩子。哪怕他们有点滴的进步,在我心里都是优秀的。”马靖说。





在马靖眼中,每个学生都是有个性、优点的好孩子。但说到自己的儿子时,她的眼角泛起泪花。



儿子上一年级时,正是担任班主任最忙的时候。在学校忙教学,回到家也不闲着:不管多晚,只要家长来电话沟通学生的问题,她肯定第一时间接起,往往两三个电话就占据整晚时间。



因此,马靖总为自己缺席太多儿子的成长时刻,而感到愧疚。



但我不后悔。语气坚定,看着一茬又一茬的孩子们成长得越来越好,我心里高兴。


开学前几日,马靖陆续添加不少新学生家长的微信。家长的每一次留言,她都会回电与家长详谈,并将家长的期望和学生的学习习惯记录下来。

多年工作下来,她发现开学前与家长的沟通尤为重要,可以帮助自己尽快了解学生,并针对性地制定新学期学习计划。


“给孩子们上课的同时,自己也在慢慢成长。”当被问及好老师的定义时,从事多年教育工作的马靖有着自己的理解:



第一要有爱心。发自真心地爱孩子们,给予他们关爱关心;第二要耐心,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参差,作为老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带领学生慢慢进步;第三要有恒心,教学工作就是日复一日的精进,所以一定要有坚持下去的恒心;最后,要有不放弃的精神,遇到困难不放弃,孩子们每一点小小的进步都值得我们鼓励。



从东北到山东,从代课老师到一线教师,从段家小学到汶泉学校,马靖用十余年的教育生涯践行着这四条标准。

现在,冬天的教室里早已不再需要生炉子。现代化的供暖设备让室内温暖如春,但马靖带来的温暖,却远不止于物理上的温度。

教育就是一场温暖的坚守。站在教室窗前,望着操场上奔跑的学生:愿意永远做那个生火的人,点燃每个孩子心中的火焰。



蓄力一纪,可以远矣

十二年来,那团由马靖亲手点燃的火焰,正迸发出越来越耀眼的光芒。




责任编辑: 高旭菲 二审:柳翠瑛 三审:周锦江

分享至: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潍坊高新融媒)”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0536-8056122)

潍坊高新APP

更多精彩!扫码下载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