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高新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引擎,驱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截至目前,全区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超580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占全市近四分之一,有效发明专利达10844件。科技创新这一“关键变量”,正加速转化为潍坊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记者 郑点点:
我现在是在位于潍坊高新区的液流储能科技有限公司,我身边这些就是企业的储能系统模型,也可以理解为超大号的“充电宝”,通过加减储能罐和电堆的数量,可以灵活调解这个大号“充电宝”的功率和容量。
当前市面上常见的液流电池产品,商用储能密度多在 16-20 千瓦时 / 立方米,而液流储能科技有限公司将这一数值提升至 20-25 千瓦时 / 立方米。更值得关注的是,其研发的盐酸基全钒液流电池体系,能在 - 35℃至 65℃的宽温域下保持优异性能,这一突破在国内尚属首创。
液流储能科技有限公司产品经理 廖利平:
离子传导膜是液流电池电堆的核心零部件之一,影响着电堆的关键性能,目前我们膜研发是多条技术路线并行。
像液流储能这样在新兴产业中“领跑”的企业,在潍坊高新区并非个例。潍坊高新区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不断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在山东经纬钢帘线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拉丝生产线高速运转,而一台被称为“智慧眼睛”的钢丝缺陷检测仪,成为提升产品质量的关键。
山东经纬钢帘线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尹光亮:
断丝确实是金属丝绳行业的一个顽疾,也是比较“致命”的问题。但是我们在2021年联合友商企业共同研发了钢丝缺陷检测仪,这套系统相当于给钢丝做CT,连头发丝1/5粗细的微裂纹都能精确捕捉,产品缺陷漏检率直接从过去的3%降至0.5%以内。客户满意度提升了,产品订单提升了20%以上。
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既需要微观层面的创新突破与市场调节,也离不开宏观层面的规划引导与政策支持。潍坊高新区聚焦动力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元宇宙等产业集群,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升级,为“制造当家”的潍坊筑牢根基、注入活力。同时,通过组织潍柴、天瑞、海德、东泽4场“我帮企业组主场”专题活动,助力企业拓市场、找订单,已促成30余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