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城街道不断创新服务模式,通过“暖心到家”项目、多元服务整合及精准需求对接,逐步构建起物质与精神并重的助老服务体系。
社区医生 张学庆:刚才量的血压还行,很正常,这段时间保持得也行。
在新城街道十甲花园小区张书端老人的家中,社区医生张学庆正进行日常巡诊。85岁的张书端患有慢性病,此前一次意外导致行动不便,就医取药成了难题。
家属 侯新芳:上医院一个人弄不了他,至少得需要两个人,忙活大半天。现在有了社区门诊张大夫,方便多了,老人不舒服的时候,过去跟他说一下,他就快过来给老人看看,真的给我们社区居民带来很大方便。
新城街道将社区、物业、专业社工、志愿者等与辖区高龄、独居老人精准匹配,在36个社区组建“助老”志愿队伍,已为320余名老人提供定期保洁、送餐送药、生活照料、心理疏导等定制服务。除物质保障外,街道更注重老年人精神关怀——鸢都社区老年大学教学点内,声乐、舞蹈、手工等课程排满了周一到周五的课程表,让老年人的闲暇时光变得丰富多彩。
居民 张素荣:自从上了老年大学,丰富了我的业余生活,精神面貌好了,身体状况也很好,心情也舒畅了。
新城街道鸢都社区党委副书记 史闻闻:我们立足社区大党委的资源优势,积极链接共建单位,在市老年大学的支持下,我们开设了社区老年大学教学点。从3个班级发展到现在20多个班级,目前有在册的学员400余人,老年人在这里学习声乐、舞蹈、手工、琵琶等多项课程,度过了一个非常丰富的晚年生活。
新城街道通过网格员“铁脚板”摸排形成“需求清单”,整合辖区企业、社会组织等资源形成“供给清单”,再经业主大会、居民议事会等投票,街道、社区结合实际确定“项目清单”,持续优化服务模式、拓展服务领域。如今,差异化、个性化的助老服务绘就出一幅“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的温暖图景。
新城街道党工委书记 刘丽梅:下步,新城街道将结合老年群体的年龄层次、健康状况和个性化需求,设计差异化方案,让每一位老人都能享受到有尊严、有品质的和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