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潍坊高新”

扫—扫手机访问

一辆电动车的“安居”梦
来源:潍坊高新传媒  日期:2024年11月22日


小雪已至,北风渐冷,又是一年寒冬时。但是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我有“家”了。

此刻,我窝在自己崭新的“家”里,望着外面那棵不断落叶的法桐树,陷入回忆......

我,是一辆电动车。

每一个清晨傍晚,我和无数个“兄弟姐妹”穿行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把主人送到一个个目的地。

每一个通勤高峰期,我们就像城市交通中的一条条“绿色通道”——即停、即走、灵活小巧,把一个个机动车兄弟甩在身后,一骑纯尘。

凭借着自身灵活、便捷、低碳的诸多优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我们成为上下班的搭档,奔跑在路上,随处可见我的兄弟姐妹。

随着家族的壮大,我在高兴之余,却慢慢发现自己没有一个固定的“家”,我的朋友们也曾有这样的烦恼:

朋友A:记得那时候,我的主人经常把我放在单元楼外,夏天的阳光炙烤着我,我的皮肤都干燥得开裂了......

朋友B:冬天的时候,才是最难熬的。找不到“餐位”,经常饿着肚子工作,我的小心脏一直红灯告急......

朋友C:不怕告诉你们,我还曾经被主人带进楼道内!那顿饭吃得我害怕极了,稍不注意,我的小命就交代了!

......

回想起曾经受苦的日子,朋友们一阵唏嘘。

“但是现在,我们都有‘家’了!”忆苦思甜的我,感受着“新家”带来的安全感。

△杜家朱茂小区电动车停车棚

如今的好生活还要感谢一群小区里的“老熟人”。
据我观察,这些“老熟人”经常在各个小区“转悠”,他们每次来,都会给小区添置一点“新家具”——微型消防站、电梯内五方对讲机及应急电源、健身器材......后来才知道,原来这些“老熟人”就是新城街道各个社区和小区物业的工作人员。
从今年年初起,有关修建电动车棚的讨论在潍坊高新区新城街道悄然兴起。我听到了居民们对于改善电动车停车环境的热切期盼,感受到了那份来自社会的关怀与尊重。

终于有一天,“老熟人们”带着施工队伍来到潍坊高新区新城街道杜家朱茂小区,对几块空地进行测量、规划、讨论。不久后,一袋袋水泥被精心铺好,一根根钢梁被稳稳架起。我激动地看着这一切,想象着即将拥有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家”——一个能够遮风避雨、安全充电的地方。


随着时间的推移,电动车棚逐渐成形。
在杜家朱茂小区里,我们有了三个宽敞、舒适的“新家”。这些“新家”不仅有坚固的结构,还有贴心的设计:宽敞的停车空间和棚顶,确保每辆车都能安全停放,并且为我们遮风挡雨;智能充电站,让充电变得更加便捷安全。


华安·未来城小区电动车停车棚
同样的故事还发生在潍坊高新区华安·未来城小区。“老熟人们”联合小区物业,在考虑人车分流的情况下,分别在4号楼西和8号楼东修建了两个宽敞的电动车棚,这样我的朋友们也不用担心回家时拥堵了!


如今,每当我结束一天的奔波,缓缓驶入这个温馨的避风港,心中总是充满了感激。这个“家”,不仅为我提供了一个栖身之所,更是社区工作者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的一个缩影。
我,一辆普通的电动车,也有幸成为了这场“安居”工程的小小见证者。


今年以来,同样的电动车“安居”工程,在整个潍坊高新区全面铺开。我听说,光在新城街道的就有54个小区,目前已新建、改建、扩建非机动车棚74个,新增充电桩(口、端)524个。
这些车棚不仅仅是金属与水泥的结构,更是连接居民与我之间情感的桥梁。越来越多的电动车找到属于自己的“家”,这份归属感让我们觉得心里暖暖的。

来源:潍坊高新融媒记者曲洁、杨涛



责任编辑: 马汶君 二审:柳翠瑛 三审:周锦江

分享至: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潍坊高新融媒)”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0536-8056122)

潍坊高新APP

更多精彩!扫码下载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