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晨光熹微到夜幕低垂,城市中每个人都奔忙不息、步履不停——他们也许是警察、医生、教师,也可能是律师、工人、创业者,又或许是从你身边疾驰而过的外卖小哥……
世间很多美好,并非触手可及,而是必须经过时间的酝酿和打磨;再微小的光也是光,再平凡的人,也有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潍坊高新融媒推出“赶时间的人”系列报道,聆听他们与时间赛跑的心跳,感受那份在匆忙中依然热烈的生活态度和与这座城市一起变得更好的奋斗力量。11月的潍坊
交织在初冬暖阳和渐冷北风中
此时正是建筑施工的黄金期
走近潍坊高新区银通街高二路
施工设施的作业声频频传来
“配套设施已经送来了,我再核实一下!”早上八点,徐立年站在办公大楼外,扯着嗓子和电话那头沟通施工要点。阳光打下来,细密的汗珠在鬓角凝结,皮鞋和裤脚都蒙着一层薄薄的灰尘。
今年50多岁的徐立年,从事建筑行业已32年,和时间赛跑成了他的生活习惯。作为潍坊磁悬浮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一期西区的项目经理,徐立年每天都要紧盯设施进库、工程质量、现场安全......施工现场的大事小情无一不在他的职责范围内。用徐立年的话说:“我就是这个团队的‘大家长’。”

潍坊磁悬浮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建设,一期占地313亩。该项目是潍坊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引领性项目之一,被列入2024年山东省重大项目。全部达产后,年可为社会节电100亿度、减少煤炭消费400万吨以上。
自3月21日开挖第一方土起,团队便开启“换人不换岗、24小时轮班倒”的竞进姿态。“我们要在一年时间内,完成四个钢结构厂房车间、一个综合配套楼的施工建设。时间紧、任务重,时间不等人!”徐立年说。

一个驻扎工地一线的项目经理会有多忙?当全面开展施工作业时,现场是这样的——150亩建设范围内,16部挖掘机、6台装载机、近40台翻斗车、400余名工人在同一时间有序运行。此时的徐立年:“根本睡不着觉,机器一停,立刻惊醒。我要对整个项目的安全、质量、进度负责......不能松劲!”240个日夜过去,目前一期西区项目建设已进入后半程。“目前2号车间已全部完成,马上可移交使用。6号配套楼工程已完成主体结构工程,1号、3号、4号车间进度70%......所有工作正在按时间节点有序推进。”徐立年说。在同事们的眼中,徐立年是值得信赖的“大家长”,但在孩子心中,他曾是一个“外人”。
1993年大学毕业后,徐立年就成为了一名建筑人。“记得有一年回家,孩子对我说,‘爸爸,你什么时候还回俺家啊?’也许在孩子心里,我已经和他的生活彻底脱轨了。”回忆起当年孩子的无心之语,徐立年的眼中微微闪烁,“但是做一名‘建筑人’,看着一个个项目拔地而起,感觉所有的辛苦都值得!”在徐立年办公桌上有一个本子,详细记录了施工现场的每日天气、作业情况、潜在问题、工作规划......一笔一划中记录着工作日常,一字一句中书写着建筑人不停奔跑的岁月时光。
追风赶月莫停留。城市建设的一砖一瓦中,凝结着众多建筑人的汗水心血,而他们也和这座城市一起,共同见证更好未来。
潍坊高新融媒记者曲洁、卢文璇、杨涛、张力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