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双十一”,更像是对快递行业的一次“大考”。
每一份承诺送达的包裹背后,都有着分工明确、分秒必争的台前幕后:快递小哥负责派送到客户手中,中转人员负责提前分拣快件。这两份工作,潍坊顺丰丰泰产业园内的中转场主管冷刘召深谙其中的关窍——
快!更快!
一身速干运动装、一双运动鞋、一个传呼机、一部手机,就是冷刘召每天工作的“四件套”。
下午6点,冷刘召准时出现在潍坊顺丰丰泰产业园负一层的操作现场。在这个面积达20000平方米的空间内,冷刘召要在工作时间完成对4个大模块、80条干线、250余台车、30余万件快件的分拣和查控处理。
“开启设备后,所有件整晚上都在跑,几乎是不停的。”冷刘召说。
在这个“全自动化+半自动化”的分拣系统中,像冷刘召一样的分拣、运作人员更像是其中的“最强大脑”——他们需要随时预判突发情况,并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问题。
70多级台阶,冷刘召在5分钟内爬了2次。
“每一条运输带的上面和下面分别有一个指示灯和光眼,蓝灯亮起,就说明快件堵了。必须在30秒内快速疏通,否则就会回流,拉慢分拣节奏。”
全国各地300多个电话区号,冷刘召能在极短时间内作出准确判断。
“这里是小件建包区。根据区号和紧急程度,进行人工建包。这样更快,也更准确。”
......
十年的工作经历,早已让他习惯和时间赛跑。从一线小哥到中转场主管,他的人生轨迹与潍坊顺丰丰泰产业园在潍坊高新区的快速发展紧密相连。
2015年,冷刘召第一次在路上看到顺丰快递车,那是辆全黑依维柯。“那时候根本不知道这个车是干什么的,后来才知道是顺丰。‘一线小哥’做了4年,后来又到了中转场,在顺丰一共干了十年了!”正是最初的好奇,指引冷刘召走上了与时间竞速的赛道。
冷刘召口中的“一线小哥”就是大家常见的快递员。从那时起,“快”就成了他每天工作的常态。
2019年转入中转场作后,快节奏的工作状态仍在延续。
在顺丰“不止更快”的服务宗旨背后是一条成熟、健康、近乎严苛的业务生态链,像冷刘召一样的数百名中转场工作人员则是这条生态链前端的重要搭扣,潍坊顺丰丰泰产业园则是顺丰速运业务在潍坊快速发展的重要物流枢纽。
作为开放发展的前沿,潍坊高新区既有对外开放的坚实基础又有物资流通的现实需求。随着产业园的投用,顺丰的运营能力也得到持续提升。

今年的“双十一”活动,从十月中下旬就已经开启,面对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双十一”,产业园内的顺丰各组织已经进入“战斗”状态,确保海量快递按时送达消费者手中。
“这是一年中最忙的时段之一。为保证高峰期间正常运转,我们提前了储备10%的应急人员,同时联动车管新增包天车辆;做好路况异常情况前置,提前做好人员车辆应对;在保障好本场地中转前提下,随时准备为‘兄弟场地’减压......向日处理量55万冲刺!”冷刘召笑着说。
夜幕降临,时段交接时的操作现场迎来短暂的宁静。机器的轰鸣声暂缓,人们的交谈声在偌大的空间瞬间被放大。

奔走了近2个小时的冷刘召额头开始出现细密的汗珠,但他却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在这个中转场,有2个主管、350个工作人员,大家每天的工作虽然忙碌辛苦,但很开心。我们的工作不伟大,但是看到一个个快件按时、准确地送到客户手中,也会有一种成就感,这也是一种贡献吧!”冷刘召说。
在潍坊高新区,还有很多像冷刘召一样的快递业从业者,他们用辛勤汗水擦亮平凡岗位,将每一份承载着期待与守望的快件及时、安全地投递到每一位客户手中。
潍坊顺丰丰泰产业园
作为顺丰在潍坊市的重要陆运枢纽及集散中心
现已形成空运、集散、中转的物流链条
推动优势物流资源整合和顺丰速运业务拓展
为潍坊高新区物流产业提档升级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