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之美,在于精致;城市之治,在于精细。2023年,高新区综合执法局从小事做起、从细节抓起,全面提升城市精管善治水平,以高标准城市管理水平服务民生、服务城市发展。
精雕细琢,下足治理“绣花功”
制定《进一步提升“门前五包”工作实施方案》,执法人员一线包靠全区155条、324.8公里街路,融合社区日常管理,发挥物业服务优势,凝聚各方力量确保“门前五包”落地。沿街商铺签订承诺书7000余份,整改城市卫生死角及“脏乱差”问题1.3万件。
统筹规划全区建筑立面布局,从牌匾、亮化、弱电飞线到外立面整体形象,逐街逐路制定提升方案,建立城市更新达标体系。高标准打造东方路城市管理全要素示范路段,以点带面全区铺开城市颜值大提升行动。累计提升牌匾510处,美化外立面2.8万平方米,亮化总面积达到65万平方米,打造点线面结合城市新景观。
发挥数字城管、城市综合指挥平台等智能系统优势,233路监控视频覆盖全区重要点位,133个网格全天候巡查,限时整改市容问题15.64万件,保障重大活动240余次,获评“省级新型智慧城市优秀案例”。
内外统管,服务群众零距离
以“城管进小区”引领执法职能渗透社区治理,打造60处城管工作站、321处小区执法岗,执法力量全面进驻小区,积极为街道、社区排忧解难,源头防控杜绝新增违建,靠前一步服务百姓民生,累计办结信访热线8733件,满意率98%以上。
严格落实“721工作法”,推行首违不罚、包容审慎执法,累计签订承诺书235份,减免处罚101件,彰显执法温度。
围绕群众“身边小事”展开执法行动,推进燃气安全专项整治,替换不达标钢瓶118个,取缔违规钢瓶39个;联合交警组建“城警联勤中队”,专责攻坚乱停乱放,处置违停4979辆,清理僵尸车236辆,全区停车秩序明显改观;开展扬尘污染防治,查处违法渣土车115辆、违规工地58处,各项指标均居全市首位,1人获评“全省行政执法标兵”称号。
办好实事,服务民生有温度
坚持疏堵结合,高标准打造便民市场35处,主城区平均一公里一处市场,限时定点、控制规模,大型居民区实现全覆盖,开创了摊贩安家、市容规范、市民便利“三赢”局面。
全域一体化推进智慧停车,打造智能停车场(楼)86处、停车位1.2万个,日均服务市民停车6万辆次,从源头上解决停车难、乱停车问题。
深化“科技赋能+机制创新”,组建餐饮油烟监管专业团队,搭建多功能于一体的在线监测平台,全区1519家餐饮业户纳入监管,油烟问题下降20%,线上线下一体化治理成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