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整80岁的丁朋发,依然精神矍铄,他是一名街头修鞋匠。集市上人来人往,丁师傅只管低着头,专注手头的工作。丁师傅在这之前主要是打零工,后来自学修鞋手艺,开始摆摊,一摆就是三十余年。一个泛旧的工具箱,一架用得发亮的补鞋机,是丁师傅的全部的谋生行头。拉开工具箱,里面是几个磨到锃亮的铁皮罐和大量零碎的小工具,这些工具是丁师傅修鞋多年来,积攒下的顺手工具,除了他,没人会用。
“修鞋的人越来越少咯,很多年轻人,鞋子坏了就直接扔掉了。”丁师傅扶了扶自己的老花镜说,“也越来越少的人再来做这个(修鞋工作)了,我是这附近年纪最大的一个。”只是岁月仅在师傅的脸上留下痕迹,手艺却越发醇熟,初心依然热忱。正如丁师傅所说,坚持出摊不是为了赚钱,是对手艺的一种难舍。从15岁开始学习理发,跟着师傅到处跑。终于在九十年代,拥有了一间属于自己的理发店面。直到前几年,店面拆除,牟师傅舍不下这门手艺,便决定带着自己的理发家当,开设流动理发摊。问及打算何时退休,牟师傅笑着摇摇头,“不知道,干到哪天算哪天吧。”早就到了退休的年纪,却依然坚守在岗位,“我就是喜欢理发这件事。”年近八十的牟师傅,说起话来,眼神依旧闪亮,“我给残疾人、年过80岁的人理发免费;年过90岁的人,不仅免费,还赠送我自己手写的一副‘寿’字!”牟师傅是书法爱好者,其作品曾多次在报刊上发表,喜欢书法、擅长理发的牟师傅,是实实在在的手艺人。遇到一位居民带着自己的孙子来理发:“小孙子只要去理发店就哭,在这儿理发他不哭。我们经常来,老师傅技术很可靠。”日上三竿,气温渐渐升上来,牟师傅依然专注,换工具、修碎发,结束以后拿起一面小镜子往自己袖子上擦了擦,举到顾客后面,指着前面镜子里翻转出来的后脑勺镜像,笑着问:“你看看后面理得咋样呀!”得到顾客的肯定回答后,牟师傅笑得很开心:“理出头发来,让大家伙都看看。顾客喜欢才是好看!”这些老行当的背后,是传统老手艺人的坚守,不被时代的快节奏裹挟,只管低头专注手头的工作,这种久违的精气神,值得我们学习和致敬。
一刀一剪 一针一线
他们已经干了30年 60年
再干下去也许就是一辈子
不在乎挣多少钱
有个热闹的地方就行
因为他们知道
城市在变得更好
生活总是要不断向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