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潍坊高新”

扫—扫手机访问

高新区首个中国楹联教育基地在北海学校创建
来源:潍坊高新教育  日期:2023年03月10日

微信图片_20230310091513

楹联,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振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爱党爱国情感的有效途径。潍坊高新区北海学校一直以来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以传统文化中的楹联为载体,将其与语文课堂、党建、德育教育、活动实践相融合,并围绕“四融合”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打造出了北海楹联骨干团队,开发出了北海楹联特色课程,营造出了浓厚楹联氛围,楹联文化底蕴丰厚。

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培根铸魂根本任务,将校园楹联建设品质再提升,3月8日上午,中国楹联学会会长、秘书长李培隽,中国楹联学会党支部书记、常务副会长肖良平,中国楹联协会教育委员会副主任陈宝玉等6位楹联专家莅临北海学校,对北海学校创建中国楹联教育基地进行实地考察。此行,重点对校园楹联文化氛围营造、楹联课堂教学、楹联活动等进行调研,并听取汇报。

专家团队到达北海学校后,在袁月娥校长陪同下,首先参观了校园内的楹联文化建设。学校倡导“让每一面墙壁说话”的文化氛围,其中小学教学楼内的楹联知识墙,极为精炼地概括了楹联写作的基本规律,极好地满足了广大师生随时对照学习楹联知识的需求,得到了李培隽会长的高度评价。

一年级的120名学生代表,声情并茂地吟诵、演唱了《笠翁对韵》,他们的表演赢得了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学校楹联教学注重从娃娃抓起,让学生从小感受楹联的韵律美、和谐美、对仗美,扎实做好楹联的文化启蒙。

学校注重通过楹联教育丰富文化建设,提升内涵。在小学一楼大厅建立了回字型楹联文化展区,这里采用的是画和楹联结合的中堂式挂法。孩子们的作品虽然稚嫩,但在“写”与“挂”的过程中潜移默化激起对楹联的喜爱。一幅幅散发出浓浓书卷之气的作品令大家眼前一亮。

班级文化墙、手抄报、班刊展示区是孩子们另一片展示的舞台。他们把自己对楹联体会到的意境、情感变成生动鲜明的图画与大家分享。作品构思独到,富有真情,深受专家喜爱。

接下来是学校的特色课程展示。学校传承国粹艺术,京剧社团的十几名小学生为大家展示了京剧联唱《奇袭》《我家的表叔》《海港》,博得了阵阵掌声。楹联“国剧新风貌,走进校园,喜见京腔腾北海;人生大舞台,招来童趣,欣闻昆调班伴西皮”生动表达了我校京剧艺术传承的喜人景象。

“花板”课程是北海学校在原有的面塑、书法、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的基础上开发的新课程,师生对搜集到的老物件“花板”,通过了解、触摸、绘画、雕绘等方式,感受花板艺术之美。我们以楹联课程为引领,学会融会贯通,提升传统文化的使命感。

学校全链接课程下的“北海学校童眼看世界”摄影作品展。孩子们通过社会实践观察生活,用镜头记录下生活的瞬间,通过观生活来悟生活,从而结合楹联、诗歌去表达内心涌动的情感。

初中教学楼开辟了“百家讲坛”经典楹联赏析区、专家楹联鉴赏区、学生楹联创作区,学生们在这样的文化氛围内,以联记事、以联抒怀、以联明志,悠悠雅韵濡染学子生命的底色。

操场上150名学生为大家表演《千字文》武术操。一招一式,虎虎生风,成为校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楹联“练拳学艺报国家,尚武习文强体魄”表达了北海学子报效祖国的精气神!

走进西教学楼,在浓厚的学生美术作品以及楹联氛围中,介绍了北海学校重视节点活动,以建党百年,喜迎二十大,童心向党等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文字美、格律美、意境美的楹联文化氛围中厚植爱国情怀。

十六名小同学充满感情地为专家们介绍了学校开展楹联教育教学的各项培训与活动,专家们不时的举起大拇指表示赞叹。

参观结束后,李会长、肖会长一行来到六年级一班,听取了臧运红的楹联课。臧老师从找联、析联,逐步引导学生到写联、赏联,生动而充盈的课堂获得了专家团队的认可。

张鑫主任代表北海学校汇报了“楹联特色文化育人“课程建设与实践,从建设背景、实施路径、取得成效、前进方向四个方面,系统全面介绍了学校楹联建设的开展情况,从楹联与语文课程、楹联与党建、楹联与德育教育、楹联与实践活动“四个融合”阐述了学校的实践与探索,对下一步学校楹联建设进行了展望。 

汇报结束后,专家团对北海学校的楹联工作及孩子们的精彩展示给予高度评价,对北海学校将楹联与书法、手工制作、摄影、诗词、课间操结合起来的做法表示肯定,希望学校能够继续深耕楹联文化沃土,为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和推广做出更多贡献。

“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小小楹联,满纸生香。一字一句,平仄有韵。潍坊高新区北海学校在传承文化的同时,丰富了师生的知识,涵养了学生的品格,激活了生命的灵气。此次中国楹联教育基地的创建,是学校进一步深植“和雅”文化,践行“立德树人”文化使命的有利契机,对学校乃至全区、全市的楹联文化推广具有巨大作用,真正让楹联走进课堂,丰富校园,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学生内心。


责任编辑: 刘柏源

分享至: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潍坊高新融媒)”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0536-8056122)

潍坊高新APP

更多精彩!扫码下载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