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话题:社工站如何打通共建共治共享“最后一米”
本期嘉宾:高新区软环境局社区工作科科长 赵海、新昌经济发展区冯家社区党委书记 韩俊杰、新昌社工站站长 高春颖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做好基层治理工作关乎我们每个人。居民诉求多样,社区人手有限,资源有限,高新区新建6处社工站,深度参与基层治理工作,如今运行已一年。今天我们邀请到三位嘉宾,共同来探讨社工站是如何与社区配合,为居民提供服务的。
记者:我们知道冯家社区是一个典型的以原住居民为主的城市社区,这样的社区有什么特点?
韩俊杰:冯家社区作为刚刚完成村改居向城市社区转变的典型社区,是由4个村改居社区合并成立的,村民转变成城市居民,需求更多元化,我们很难满足所有人的需求。加之人们对文化活动以及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多,但由于村改居社区离城市比较远,这种资源就比较少。再就是居民对城市社区的工作认知比较少,与工作人员的交流和沟通比较少,就造成一些工作上的交流不畅。
记者:听说2022年社区开办了一个暑期托管班,为什么要办这个班?
韩俊杰:我们召开居民恳谈会的时候,有很多家长反馈暑假孩子没人看管,或者是爷爷奶奶对孩子管教不严,孩子总爱看手机和电视。我们就结合这个需求,组织了暑期托管班,除了看管孩子写作业,我们还邀请专业老师给学生们上绘画课等等,家长们的反馈不错,希望我们把托管班延续下去。
记者:如何解决托管班的人手问题?
韩俊杰:这要特别感谢我们社工站的参与。社区工作人员人手不够,社工站组织志愿者来托管班提供服务,并且他们还为学生们上课链接资源,对我们帮助很大。
记者:那什么是社工站呢?
赵海:社工站是社会工作的基层服务平台,利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技巧和方法理念,结合基层实际需求,提供社会救助、养老服务、社会事务、社会治理等方面的服务。通过建设社工站,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
记者:您曾是社区党委书记,现在换了个身份,您觉得社区和社工站工作有什么不一样吗?
高春颖:社区工作面更广一些,行政性的工作也挺多的。社工站的服务对象主要是老人、孩子和特殊群体,更加专业一点。
记者:您加入社工站以来,都做了哪些工作来打开局面?
高春颖:我们开始也是根据软环境局的要求,对我们的救助对象,残疾人等弱势群体进行走访,到目前我们走访了220多户。根据居民的需求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活动,比如在各种节日开展义诊、包粽子等活动,把居民吸引到社工站来。通过开展这些活动,引导他们参与社区治理,参与志愿服务。
记者:基层治理有一个终极目标是共建共治共享,刚才韩书记也提到了社工站链接资源的功能。在跟社区配合、给居民提供服务方面,社工站都做了哪些工作?
韩俊杰:社工站和社区配合得很默契,包括一些活动的链接,我们这边社区老年人或者孩子有什么需求,我们可以和社工站联合起来,引入第三方机构去实施。包括前一段时间,社工站根据老年人的需求,在每一部电梯里面装了一个爱心小板凳,这样就方便了老年人上下电梯。社工站来了以后,对我们的资源进行了整合和利用,包括链接的第三方机构,加入到我们的社区治理中,更好地为居民服务,这是原来我们社区所欠缺的。再就是我们社区工作人员也比较少,帮助我们入户走访,也弥补了社区工作人员人手的不足。
赵海:在为儿童服务这一块,社工站链接社会资源和爱心企业,开展了携手同行筑梦未来儿童关爱行动,共为49名困境儿童发放助学金3.9万元和价值1.5万元的爱心礼包。同时,疫情期间,组织志愿者投身社区疫情防控工作,通过社工站开展各项志愿服务和链接资源,有效地拉近了社区和居民之间的距离,使我们的服务更加精准。
记者:除此之外,社工站还有其他功能吗?
高春颖:政策的落实是一个面上的工作,居民的诉求多种多样,其中一方面是情感交流,也就是渴望陪伴。我们社工站建站的目的,也是有情怀在里面的,打通“最后一米”,就是服务零距离。所以在服务过程中,我们更多的是一种情感的交流,我们走访、帮助居民的同时,也动员他们为社会力做一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
记者:现在志愿服务队伍发展得怎么样了?
韩俊杰:我们通过和社工站合作,培育了冯家社区自己的志愿者队伍。这种志愿者队伍区别于社会组织,而且这个志愿者队伍是全方位的,包括组织文化活动、居民矛盾调解等,实现居民自我服务。
记者:接下来社工站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韩俊杰:下步社工站要在聚焦服务领域、链接资源服务居民、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等方面持续用力,不断丰富服务内容,打造一批居民认可的特色项目,助力我们社区治理。(潍坊高新融媒记者:尹婷婷 郑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