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潍坊高新”

扫—扫手机访问

大型文脉工程立起新时代山东“文化泰山” 《齐鲁文库》:古老典籍生出数字翅膀
来源:大众日报  日期:2025年11月28日

  

《齐鲁文库·史志编》编辑室里,从沙发到墙角,堆满了一米多高的图书清样,每张纸上都有不同笔迹的标注。
  “《齐鲁文库·史志编》主要收录1949年以前编成的山东地方史志文献,每册书除了经过出版社的三审三校,还要经专家、文库编辑部办公室等多轮审读,确保精益求精。”齐鲁书社二编室副主任张超说。
  大型文脉工程《齐鲁文库》分典籍、研究、史志、人物、文物、文学艺术、山水、科技、红色文献九编,约13亿字,全面研究、保护、辑录和整理出版山东历代传世文献,并逐步扩展至山东现代文化研究出版,成为齐鲁文化最丰富、最完备的集大成之作,立起新时代山东“文化泰山”。
  截至目前,《齐鲁文库》已推出纸质图书375册,其中不乏“首次”“唯一”。《齐鲁文库·典籍编》收录的《聊斋志异》山东博物馆藏乾隆年间钞本,是唯一出于蒲松龄晚年定本的清钞本,在《聊斋志异》手稿本仅存半部的情况下,是研究《聊斋志异》原貌的重要资料。《齐鲁文库·红色文献编》首次对山东地域红色文献进行汇编出版,系国内首创。
  为让古籍更好地贴近时代、走进公众、服务社会,项目同步建设了《齐鲁文库》数据库。只需在官方网站或者小程序注册,就可以畅享数据库资源,不仅能检索材料,还可以看到古籍的原始书影,甚至可以自动生成标点。
  据了解,《齐鲁文库》数据库利用了OCR、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发了包括古籍阅读、检索、繁简转换等一系列智能工具,降低了古籍利用门槛。“数据库一期上线古籍和红色文献数字资源500余种,共计1400万字、6万余张图片,被评为图书馆报‘2025古籍数字化与活化利用典型案例’。”《齐鲁文库》编辑部办公室主任昝亮介绍。
  山东文脉绵延不绝,古籍典藏浩如烟海。“每一种历史典籍版本得以留存至今都饱经风霜,需要我们悉心整理,努力使它们留存世间、传承后代。”《齐鲁文库·典籍编》主编、山东大学教授杜泽逊说,按照规划,《齐鲁文库》整体工作将在10年内完成。
  孔子研究院经学与儒家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曹景年:《齐鲁文库》是新时代系统梳理齐鲁文化、传承中华文脉、推进文化“两创”的扛鼎之作,具有三大鲜明特质。其“全”,广纳古籍文献、文物遗存、山水文脉、科技成果,全景式呈现齐鲁文化发展脉络;其“精”,甄选历代文献菁华,已刊《儒典》收录宋刻单疏本、唐石经拓本等珍稀善本,堪称传世瑰宝;其“新”,将红色文化、现代文化纳入谱系,彰显鲜明时代特征,更打造数字化数据库,为文化传承注入新活力。

责任编辑: 常卫卫 二审:周宗贤 三审:马勋

分享至: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潍坊高新融媒)”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0536-8056122)

潍坊高新APP

更多精彩!扫码下载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