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11月20日,2025中国(山东)—韩国友好周在济南开幕,活动期间,围绕文化交流、贸易投资、青年联谊、商品展示等主题举办一系列活动。山东与韩国再次深度牵手,推动互利合作。

记者 杨庭栋 何雨晴 报道 11月20日,2025中国(山东)—韩国友好周开幕式结束后,韩方企业、山东经济园区及企业代表开展对口洽谈。
“对我而言,山东是我人生的‘福地’,在这里,我遇到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我的先生。”在此次活动举办的鲁韩青年座谈会上,韩国留学生朴玟姬回忆起自己与山东的故事。作为前韩国国家队太极拳运动员,朴玟姬大学时就来到山东体育学院学习,之后又代表韩国国家队在山东省队训练,最终在大赛上收获了奖牌。“山东,就是我的第二故乡,我计划在博士毕业后,继续留在山东,从事大学教学与科研工作。”朴玟姬说。
作为一衣带水的“邻居”,山东与韩国之间人文往来密切。比如,围绕文化互动,山东就曾在韩国举办过“烂漫的山花—山东青州农民画展”、“山东曲阜碑帖珍品展”、“泰山皮影戏活动”等一系列演出,并在韩国多次组织举办过文化旅游推介会等活动。
近年来,山东与韩国双方在经贸领域的合作更加密切。比如在威海市,每周都会有3个航次的海运班轮往返于威海港与韩国仁川港之间,搭载着韩国的厢式货车从仁川港驶抵威海港,装载威海的国际快件后,再搭船前往仁川港,然后把货物运往仁川机场,这也就是中韩“四港联动”整车运输模式。
该模式下,威海港、威海机场与仁川港、仁川机场这4个中韩海空口岸间开展多式联运,可以“全程不换车、途中无换装”,将威海、仁川四港紧密串联成一体,为货物跨境转运按下“加速键”。
威海海关驻海港办事处物流监管科副科长隋云海说:“这种模式减少了一次报关、四次装卸流程,相比传统‘海运+空运’模式整体时效提升5小时,物流成本也降低了30%,再加上威海与仁川间的距离优势,全程运输时间仅需16小时。”
据济南海关的数据显示,2024年,山东与韩进出口总额达2992.3亿元,同比增长14.1%,今年前三季度,山东对韩国进出口值达2032.2亿元,依靠一衣带水的地理位置,山东已经成为中国对韩经贸合作中重要的一环。
除了贸易外,不少韩国企业也看中山东完善的产业链条与配套能力,选择投资山东市场。数据显示,韩国在山东现存投资企业4410家,实收外资87亿美元。韩国大企业投资带动作用显著,目前,韩国知名大企业,包括三星、LG、现代汽车、SK、GS、浦项制铁、希杰、韩华等大企业集团在山东都有投资。
从朴玟姬的个人选择,到“四港联动”的运输变革,再到巨头企业的扎堆投资,山东与韩国的合作,正从传统的“邻里走动”,演进为一种涵盖人文、物流、产业、资本的多维合作。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遭遇“逆风逆流”的今天,这种基于地理相邻、文化相通、经济互补的“深度牵手”,不仅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确定性,更成为观察东亚地缘经济演进的一个关键样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