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潍坊高新”

扫—扫手机访问

片区联动聚合力 齐鲁乡村焕新颜丨片区化推进乡村振兴的山东实践
来源:闪电新闻  日期:2025年11月18日

 

近年来,山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度学习“千万工程”经验,打破村庄“单打独斗”的发展瓶颈,以片区化建设为抓手,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全面振兴之路。

作为农业大省,山东农业产业的丰富度和规模令人瞩目。粮食总产量连续四年稳定在1100亿斤以上;蔬菜产量占全国首位;肉蛋奶总产量满足1.6亿人需求;万亿级农业产业链直接带动300万人就业……但在这背后,还有部分村庄存在散小弱、功能不全、布局零散的发展难题。为此,山东创新提出“区域相邻、功能相近、产业相连、配套相通”的片区化发展思路,将若干村庄整合为基本单元,实现连片规划、连片建设、连片发展。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一级巡视员于永德介绍说:“以片区建设为抓手,做好谋划布局,夯实产业基础,搭建平台载体,健全政策机制,将片区打造成乡村富民产业发展集聚区。”

每个片区聚焦1—2个优势主导产业,推动产加销一体、农文旅融合。莒南县坊前镇打造了覆盖9个村、1.7万人口的“百坊十八巷”片区,他们正通过“五小快富”行动,打造小工坊、小集市、小店铺等 , 将农村的闲置房屋、适龄劳动力与城市的市场订单紧密连接起来。

莒南县坊前镇党委副书记颜丙军告诉记者:“围绕群众增收致富这个目标,发展工坊经济,新建共富工坊17家,带动330人实现家门口就业,月均增收3000余元。”

推进乡村振兴片区建设,重在深挖并彰显各片区独特资源禀赋,精心锻造具有显著标识的特色产业,做到“一区一品,各美其美”。时下,石榴收获季已过,但峄城王府山-凤栖湖榴花绿道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的石榴盆景产业依旧红火,订单不断。当地11个村以石榴为媒抱团发展,构建起石榴种植、盆景栽培、果汁深加工的石榴产业大链条,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片区振兴之路。到2026年底, 峄城计划将 石榴产业总产值做到60亿元。

枣庄市峄城区委书记张熙滨介绍说:“全力抓好石榴产业的发展,就是要培育推广更多的优良品种,努力延长石榴产业链条,做强我们的特色文旅产业,让广大农民兄弟在家门口就可以就业创业、增收致富。”

如今,全省已梯次建设片区2070个、覆盖行政村1.8万多个。从“点滴盆景”到“连绵风景”,党建引领让片区发展更有凝聚力。山东探索党组织“跨村联建”,建立“强村帮弱村、大村带小村”机制,推动治理效能连片提升。同时,各地通过人才回引政策、乡村振兴学院培训等举措,吸引青年人才返乡创业,让乡村振兴有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济南市章丘区双山街道三涧溪村党委书记高淑贞表示:“必须引进和培育更多的青年人才返乡创业,来带动乡村的发展,把有效市场引入我们的乡村,做到一产二产三产融合发展。”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是片区化发展带给群众最直接的红利。山东按照“30分钟生活圈”标准,实现片区内道路户户通,农村改厕与污水治理统一规划。片区化打造以来,青岛西海岸杨家山里片区将10个山村的山水资源、红色文化资源、传统村落资源等串珠成链,一体化规划和运营,村民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青岛西海岸新区杨家山里乡村振兴示范片区黄泥巷村村民李廷芳称:“游客越来越多了,一年比一年好,鸡蛋、樱桃还有桃都给村民卖了不少,卖兜里的钱都很高兴很开心。”

片区化发展让山东的乡村面貌整体跃升,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教授、山东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刘岳表示:“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因村因地而宜、聚焦群众需求,推动片区由小片到大片、由少片到多片,逐步实现齐鲁大地全面振兴。”

责任编辑: 周宗贤 二审:王帅 三审:马勋

分享至: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潍坊高新融媒)”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0536-8056122)

潍坊高新APP

更多精彩!扫码下载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