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潍坊高新”

扫—扫手机访问

用“标准升级”赋能产业跃升——看潍坊如何实现从“区域制造”到“全球发声”
来源:新派客户端  日期:2025年10月24日

从车间里轰鸣的柴油机到实验室中精密的磁悬浮技术,从田间地头的蔬菜大棚到跨境贸易的劳保手套,在潍坊这片充满创新活力的土地上,“标准”正成为驱动产业升级、赋能企业发展的核心密码。

近年来,潍坊以国家标准化创新发展和深化地方标准管理制度改革“双试点”为契机,着力打造先进适用、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新型“潍坊标准”体系。如今,潍坊企业主导和参与制修订政府主导类标准2405项,年增长15%的标准创新和供给,正加速形成“创新驱动有标准引领、转型升级有标准支撑、公共利益有标准可依”的可喜局面,一个个具象化的实践,正书写着潍坊从“制造”到“智造”、从“产品出海”到“标准出海”的转型篇章。

在星宇安防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标准应用引领智能制造转型升级。

提质升级

从“跟跑者”到“定规则”的跨越

“历经6年攻坚,我们主导制定的《ISO织物浸渍胶乳手套规范》国际标准,终于打破了国外标准长期主导的行业格局。”在高密市星宇安防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展厅里,市场部总监孙飞拿起一副合规手套,言语间满是自豪。在此之前,全球劳保手套行业的技术规则长期由欧美国家把控,国内企业只能被动遵循。为给企业“标准出海”铺路搭桥,市市场监管局协调行业资源、对接国标委,组织专家参与技术论证,星宇安防联合行业力量,收集全球120多个国家的市场需求数据,反复优化胶乳配方与生产工艺,最终将中国技术方案写入国际标准。如今,采用该标准后,行业供应链上下游沟通成本平均降低25%,通关放行时间显著缩短,一副手套不仅护住了劳动者的安全,更握住了全球行业的“话语权”。

同样实现“标准突围”的,还有潍坊的磁悬浮产业。2025年9月,我国磁悬浮行业首个基础通用类国家标准《磁悬浮动力技术术语》在潍坊发布,这项由山东天瑞重工主导、全国磁悬浮动力技术基础与应用标准化工作组制定的标准,首次从国家层面统一了磁悬浮技术的“语言体系”。这项成果的落地也是市市场监管局主动对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推动“政产学研用”协同发力的生动剪影。标准出台后,不仅解决了长期存在的技术障碍,更让潍坊在磁悬浮动力技术产业化进程中抢占了先机。

以新兴企业为先锋、优势企业为骨干,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制定“标准与技术同步研发、国标与国际标准同步申报”的扶持政策,通过搭建国际标准对接平台、组织标准化培训等举措,为企业“定规则”提供全流程服务。截至目前,全市企业主导参与制定国际标准29项、国家标准844项,公开声明标准突破8万项,居全省首位。潍坊企业正一步步实现从“卖产品”到“定规则”、从“跟跑”到“领跑”的华丽转身。

融链赋能

让标准成为产业升级的“导航仪”

走进潍柴动力的智能制造车间,机械臂精准作业,每一个零部件的生产都严格遵循《重型商用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等国家标准。作为潍坊装备制造业的“链主”企业,潍柴动力不仅主导或参与制定63项国际、国家及行业标准,更构建了包含3335项标准的产业标准体系。市市场监管局牵头打造“链主企业+标准联盟”模式,让标准成为串联产业的“无形链条”,将上下游200余家配套企业串联起来。

“通过统一标准,我们实现了核心零部件本地配套率超过50%,整个动力装备产业规模突破3000亿元。”潍柴动力标准化部负责人介绍,从发动机的可靠性试验到商用车的油耗控制,标准贯穿研发、生产、服务全流程,推动潍坊动力装备产业从“单点突破”走向“集群升级”。

标准的“魔力”还渗透到潍坊的田野。在寿光,全国蔬菜质量标准创新中心收集2300多条国内外蔬菜标准,建成涵盖14大类、182个品类的蔬菜标准数据库。“以前种黄瓜凭经验,现在从育苗、施肥到采收,都有标准可依。”市市场监管局不仅组织专家编写《蔬菜标准化种植手册》,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培训,让标准真正“接地气”。寿光菜农说,按照标准种植的黄瓜,不仅品相好、口感佳,还能通过出口检测,远销东南亚市场。目前,潍坊农业农村领域已获批国家级标准化试点51项,围绕青州蜜桃、诸城绿茶等地理标志产品发布地方标准96项,“潍坊农品”凭借标准化的品质,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年出口蔬菜超过200万吨。

锚定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实施“四大工程”打造标准创新高地:传统产业标准提升固根基、新兴产业标准突破拓赛道、先导产业标准领航抢先机、碳达峰碳中和标准攻坚谋长远。通过建立“技术-专利-标准”联动机制,联合科技、工信等部门培育出29家涵盖人工智能、新能源的标准创新型企业,建成5个省级技术标准创新中心、5个共性技术标准创新平台,让标准真正成为产业升级的“导航仪”。

优化供给

把标准的“红利”送到企业心坎上

“以前不知道怎么制定企业标准,多亏了专家上门指导,帮我们梳理出了创新路线图。”潍坊一家初创型机械企业负责人感慨道。为让标准真正惠及企业,市市场监管局搭建了“标准技术服务平台”,免费提供标准查询136万次,还组建标准化专家库,开展“标准化专家潍坊行”“标准进园区助小微”等活动。针对不同阶段的企业,推出差异化帮扶:对“生存型”企业,优化标准提升产品质量;对“成长型”企业,开展技能培训孵化创新能力;对“发展型”企业,推动标准与科技创新融合。截至目前,全市已帮扶提升企业标准3986项,在汽车、农机等领域立项培育国家标准29项。

为破解企业融资难题,市市场监管局还创新推出“标准融资增信”制度,将标准创新奖、国际(国家)标准等纳入“潍坊质量贷”范畴,让“无形的标准”变成“有形的资产”。“我们凭借一项行业标准,获得了500万元贷款,解了扩大生产的燃眉之急。”一家从事环保设备生产的企业负责人说。截至目前,潍坊已为92家企业授信145亿元,办理贷款1.65亿元,让标准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的“金融活水”。此外,潍坊还在全省率先设立标准创新奖,累计奖励1865万元,培育出WP10系列柴油机、8AT自动变速器等高价值标准118项,充分激发了企业创新的积极性。

从国际标准的突破到产业标准的构建,从企业帮扶到金融赋能,潍坊用标准搭建起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未来,随着“标准助企强链行动”的深入推进,“潍坊标准”将继续释放动能,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劲的力量。

责任编辑: 周宗贤 二审:王帅 三审:马勋

分享至: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潍坊高新融媒)”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0536-8056122)

潍坊高新APP

更多精彩!扫码下载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