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潍坊高新”

扫—扫手机访问

秋粮抢收,农业社会化服务如何托住
来源:大众新闻客户端  日期:2025年10月23日

10月16日早上6点50分,大雾弥漫,菏泽市郓城县农业农村局农技推广研究员徐建国准备下乡。

他要跑三站:种粮大户徐秋良地里、无人机运粮队作业点、随官屯镇为农服务中心。“这是按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排的——从源头选种到过程接力,再到末端兜底,尽量把不可预期外包给体系。”徐建国说。

郓城县玉米种植面积约120万亩,粮食总产量连续14年稳定在20亿斤以上,是山东四个国家级超级产粮大县之一。当前秋收进入攻坚期,体系的抗逆性在24小时里被一次次验证。

8:00

种粮大户话品种

早上8点,薄雾未散,在张营街道种粮大户徐秋良地里,还剩300亩玉米青着秆。徐秋良在郓新河两岸流转土地1200亩,还经营着一家种子公司。今年,他把地分成几块“试验田”,同时种了多个品种,“分散风险,错峰收获。”

他随手掰下一穗:“像‘德单123’这类苞叶包裹性强的,收割机都扒不干净,还得人工再扒一遍,但苞叶保护了籽粒,不容易返潮发霉。平时亩产1300到1450斤,今年前旱后涝叠加,我估计也能稳定在1200斤左右。”

种业公司的说法与徐秋良一致。郓城县种子公司负责人刁杰说,“今年重点推广的‘东单1331’,抗涝性和活秆成熟特性明显。活秆成熟能延长玉米的灌浆期,增产一成左右。”在今年这样特殊的天气下,玉米收获期拉长,机收与烘干压力小不少。

10:00

煤矸石铺生产路

种粮大户徐秋良最牵挂的,不是地里青秆上的玉米,而是地外的路。

上午10点,徐秋良的地头上,运输车正在卸煤矸石。连日阴雨后,村里到地头的生产路泥泞不堪。履带式收割机能过,运输车却进不去,玉米卡在田与路之间。前几天街道紧急协调免费的煤矸石铺路,已投下约1200吨。“路一通,粮就能收。”徐秋良说。

困难户也有人帮。在附近的祝河口村,农户祝泗坤行动不便,儿女又不在身边。老兵志愿服务队9个人齐上阵,半天就帮着收完了玉米。

14:00

无人机运粮

对于普通农户而言,最难的则是“最后一百米”——从泥田里的玉米堆到地头的三轮车。这几天,县里一个无人机信息发布平台把“空运”引入了田间。

“在南方,用无人机运香蕉、芒果很普遍。换成玉米,技术上很成熟,主要是观念要过坎。”平台组织者赵鑫说,最初发视频有人质疑“作秀”,但随着连续阴雨,田里积水、道路受阻,60多架无人机都忙不过来了,“质疑声渐渐没了,平台在中间做‘免费媒人’,尽量协调飞手少要价。”

下午2点,一架无人机在农户李宗桥地里起飞。“地里陷脚,出价300元一亩都没人来扛,无人机费用比人力便宜一半。”李宗桥说。

“实操效率不低,价格也合适。”赵鑫和飞手的聊天记录显示:按纯作业时长计算,无人机平均40分钟可吊运一亩,粗算下来,各种费用加起来七八十元,“飞手也就挣个工钱”。

郓城县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副主任李潘潘说,“县里把这套‘空地协同’纳入常态调度,组织‘履带+无人机+烘干’组合式抢收。”

16:00

订单回收、分类利用

下午4点,农户梁建国将刚收的糯玉米运到山东省供销社随官屯镇为农服务中心。按照合同,这些糯玉米将以比普通玉米市场价每斤高一毛钱的价格出售给中心。“这几天中心还帮着找来履带式收割机,比自己联系的便宜不少。”梁建国说。

“先签约、再种地,农户省心,收入也稳定。”随官屯镇为农服务中心负责人徐春燕介绍,他们主要做糯玉米、小麦、甜叶菊的订单农业,模式很直观——农户从中心购种,成熟后把玉米按合同卖回中心,中心统一烘干,做好品控,出售给大型农产品公司。“像今年这种年头,跟我们合作的农户就有保障。”

订单农业下,农户的收入有了保障,霉变的“二类粮”也有去处。

丁里长街道500吨级烘干塔旁的空地上,玉米堆成小山,这里已经存放了1500吨待烘干的湿玉米。

“这些都是收获后未及时烘干的‘二类粮’。”徐建国惋惜地看着玉米堆。

郓城县粮好聚农农业服务有限公司经理于东进说,“这批玉米可用于制作工业乙醇。”

18:00

联合勘验定损

徐秋良种植的玉米已有300亩完成报损。村里上报、镇街初审、县农业农村局组织专家与保险公司联合勘验、签字确认,按受灾强度核算赔付。

傍晚6点,郓城县农业经济发展中心保险业务负责人蔺保太说,“县里的玉米种植保险为政策性完全成本保险,每亩保费44元,农户仅需自缴8.8元,剩余35.2元由中央、省、市、县四级财政按比例补贴。保险条款明确,每亩玉米最高赔付额可达950元。”

截至10月15日,郓城县已基本完成受损农田的现场勘察工作,预计总赔付金额约3700万元。以徐秋良报损的300亩玉米为例,即便按每亩150元的最低赔付标准核算,他也将获得4.5万元的保险赔付。

19:00

秋种技术送到手

“估计今年小麦要比往年晚播约10到20天,播期要服从墒情,不能抢时间乱播。”晚上7点,夜幕初降,徐建国展示着手机里三秋抢收工作群里推送的信息。

郓城县农业农村局已经开始筹备秋种,给出“晚播四补一包”要点:以种补晚、以好补晚、以密补晚、以肥补晚,抓好种子包衣。郓城县种子公司也给出了播种建议清单。

前端选出“扛事儿的品种”;中端履带式收割机、无人机、烘干塔等“接力”,实现高效抢收;末端订单、分类利用和农业保险兜底。这种一体化方案,既是规模化经营的必修课,也是稳定农户收入的保障。

“一场连绵秋雨,考验的不只是田里的功夫,更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抗逆性。”徐建国说。

责任编辑: 周宗贤 二审:王帅 三审:马勋

分享至: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潍坊高新融媒)”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0536-8056122)

潍坊高新APP

更多精彩!扫码下载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