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招商伊敦”号邮轮靠泊青岛国际邮轮母港,带来本年度最大美洲旅游团,近600名外籍游客登陆岛城游览。作为我国实施邮轮整团入境免签政策的城市,青岛正依托该项政策红利,提升入境旅游便利度,加快吸引国际邮轮到访。
邮轮业产业链长、带动性强,不仅刷新了人们的出游方式,也推动着区域旅游经济从“过路经济”向全产业链生态转型。
运营航次预计增长超40%
“招商伊敦”号是国内首艘悬挂五星红旗、自主经营管理的高端邮轮,也是首艘在青岛过夜的访问港邮轮。
“不同于始发港邮轮(从青岛出发、搭载游客到其他港口城市游览),访问港邮轮是将国内外游客带到青岛旅游观光。”山东港口邮轮发展集团市场业务部部长王儒湉说,“招商伊敦”打破传统朝至夕发模式,为游客深度体验青岛提供了更加充裕的时间。
据悉,从8月到11月,“招商伊敦”号邮轮将每月2次、共计8次到访青岛,创下青岛邮轮母港访问频次新高。而在今年4月,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到访,单日出入境旅客突破1.1万人次,显示出青岛邮轮母港运营能力跃居全国前列。
新突破的背后,不仅是运营能力的提升,也是邮轮消费热度的持续攀升。2024年,青岛邮轮母港引进4艘邮轮来青运营21个航次,出入境旅客7.1万人次,首次跻身全国前五;2025年预计运营航次约30个,同比增长40%以上。
除政策与市场红利外,今年以来,除了面向省内招揽客源,青岛国际邮轮港区服务管理局联合行业企业,以沿黄流域为重点客源腹地,赴郑州、合肥等多个城市开展专题推介,强化“沿着黄河遇见海 登上邮轮看世界”品牌建设。
蓝梦国际邮轮(青岛)有限公司市场部部长林国栋告诉记者,该品牌在内陆市场反响良好,有效推动了客源市场的深度拓展。
“邮轮+”成引客入鲁新路径
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邮轮市场,邮轮经济有望成为文旅消费新的增长点。
青岛邮轮母港是国内少有的位于市中心的专业邮轮母港,可全天候停靠世界最大吨级邮轮。山东省港口集团通过引入甜蜜经济、TEU集装箱部落、体育运动公园等多元业态,将“港口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
“通过推出消费新场景、工业研学、海上康养等,港区实现了从单一的交通枢纽到多元融合的城市会客厅的跨越。”山东港口邮轮发展集团总经理助理傅连军说。
目前,青岛邮轮母港客源已覆盖沿黄九省(区),今年上半年,超60%的邮轮乘客来自省外,其中过半游客在邮轮行程前后还在山东省内进行了5-8日不等的岸上游。
随着“邮轮+”生态的持续升级,今年青岛引进访问港航线达9条,创历史新高,更多欧美旅客将通过邮轮访青游鲁。
如何实现全产业链延伸
有关数据显示,每艘邮轮的投资带动比高达1:14;到2035年,中国邮轮经济贡献值预计达5500亿元。
在邮轮产业的价值链中,邮轮公司占据核心地位。面对优质邮轮公司资源稀缺的困境,青岛开创了地方国资参与邮轮企业合作模式。2024年3月,山东首个国际邮轮区域总部——蓝梦国际邮轮(青岛)有限公司落户。
“我们在青累计运营13个航次,最高单航次上客率126%,刷新了青岛邮轮母港纪录。”在林国栋看来,青岛邮轮产业正从过去的“短暂靠泊”向“深度扎根”转变。
邮轮产业链的延伸同样值得关注。山东省出台《关于促进山东邮轮旅游发展的意见》,提出将山东全域打造成为中国邮轮旅游协同发展区,整合烟台、威海、德州等地在现代化造船、邮轮维保等领域的优势资源,加快在青建设邮轮建造基地和配套产业园区。
在维修领域,7月初,大型豪华邮轮“梦想”号在中国船舶集团青岛北海造船有限公司完成维修,这是青岛首次承接大型邮轮维修业务;在建造领域,招商工业青岛船厂已明确将邮轮建造纳入战略布局,与船厂主力船型协同发展。
“青岛正大力推进对邮轮母港周边腹地的改造更新,一座现代化国际港城正在成长。”青岛国际邮轮港区服务管理局常务副局长高波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