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推出“走在前、挑大梁·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专栏,派出记者深入各产业链上的骨干企业蹲点采访,展现山东加快全产业链布局、建链补链延链强链的典型成效,以及企业攻克关键技术、做大做强品牌的生动实践。敬请关注。
交付全球首款普鲁士蓝基钠离子电池,做钠电领域“破冰者”
山东零壹肆点亮钠电池“科技树”
8月27日,天刚蒙蒙亮,肥城市K4路公交车司机孙燕轻拧钥匙,仪表盘亮起——这辆陪伴她三年的“老伙计”,今年5月换上了由山东零壹肆先进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零壹肆”)提供的24V钠离子启停电池。
“钠离子电池替换原来的铅酸电池,不仅体积、重量减少一半,质保还由原来的1年变为4年,用起来更省心了。”肥城市公交公司技术装备部部长王绪贵介绍。
受得了炎热气候、顶得住冰天雪地,充电快、成本低……具备这些特征的钠离子电池在山东零壹肆已实现量产。
作为国家《钠离子电池用普鲁士蓝类正极材料》团体标准第一起草单位,山东零壹肆正以其独创的普鲁士蓝基钠离子电池制备技术,在全球新能源赛道中崭露头角,凭借工艺最先进、成本最低、效能最高的技术优势,成为钠电领域的“破冰者”。
早在2011年,公司董事长宋杰师从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锂电池之父”约翰·班尼斯特·古迪纳夫,系统开展普鲁士蓝钠离子材料、电池课题研究。2016年,公司进驻肥城,完成了从研发孵化到中试再到产业化的“三连跳”。2023年8月,公司建成千吨级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0.5GWh钠离子电芯生产线;2024年1月,将全球首款普鲁士蓝基钠离子电池交付客户;2024年8月,10GWh普鲁士蓝基钠离子电池生产线开工建设……
面对持续“大热”的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有什么优势?
“锂的成本高,大概8万元一吨,钠的成本只有2000元一吨。钠元素地壳丰度达2.75%,是锂的420倍,且分布均匀,全球资源可及性高。”宋杰介绍,山东的锂电发展处于赶超阶段,而钠电产业山东有领先优势,发展迅速,能够带动产业链发展。
目前,10GWh普鲁士蓝基钠离子电池生产线正在建设,预计2026年建成投产,年产值可达10亿元,将形成从核心材料到电芯的一体化生产能力,进一步推动全省新能源产业发展。
据了解,普鲁士蓝基钠离子电池具有高倍率充放电、长寿命、耐低温等优点。该产品可在5分钟内完成快速充电,能量密度达110Wh/kg,循环寿命超3000次,启停寿命超10万次。钠离子电池具备低温性能优势,-20℃、-50℃低温放电容量保持率分别超90%和75%,解决了车辆使用中低温启动难、电池寿命短等问题。
作为新能源产业链的领军企业,山东零壹肆先后获得小米、源码资本等知名机构投资。“针对适合大倍率和低温环境的应用市场,公司还推出了12伏、24伏的启停电源产品,去年共装车上万辆。”宋杰表示,公司将加大该成果在风光储能、电动交通工具等领域的推广力度。
作为泰安市千亿级“泰山锂谷”核心区,肥城市2023年编制完成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全力推动新型电池电极材料产业从“链”到“群”的跃升。目前,肥城新型电池电极材料产业集群已集聚企业137家,2024年产业链实现营收51.62亿元,在山东省特色产业集群综合评价中列第4位。
■记者手记
板凳甘坐十年冷
在能源变革浪潮中,谁掌握了先进的能源技术,谁就掌握了未来发展的主动权。山东零壹肆交付全球首款普鲁士蓝基钠离子电池,不仅是企业自身的成功,也是我国在钠离子电池领域的突破。这得益于不断地科技创新。
技术突破不可能一蹴而就。从实验室成千上万次的反复摸索到中试阶段的工艺优化,再到如今规模化量产,山东零壹肆走出一条“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创新之路。
科技创新最终要服务于产业发展与民生需求。山东零壹肆的产品实现5分钟快充,在-50℃环境下正常工作,循环寿命超3000次,解决了车辆低温启动难、电池寿命短等现实问题。
从肥城市提供的营商环境和产业配套,到获得知名投资机构支持,再到与潍柴动力等行业龙头开展战略合作,山东零壹肆的成长历程表明,单打独斗难以成功,只有构建起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的生态系统,才能让科技成果更快走出实验室、走入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