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文年历显示,北京时间10月24日迎来“霜降”节气。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金风瑟瑟,衰草疏疏,冷空气南下越来越频繁,一年之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时节到了。
古人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蛰虫咸俯。”此时豺类动物开始捕获猎物过冬;树叶都枯黄掉落;冬眠的动物也藏在洞中不动不食进入冬眠状态中。
“霜”是天冷、昼夜温差变化大的表现,霜降节气反映的是天气渐渐变冷的气候特征,并不是表示进入这个节气就会“降霜”。其实,“霜”也不是从天上降下来的,而是地面的水汽由于温差变化遇到寒冷空气凝结而成。
霜降时节,北方大部分地区已在秋收扫尾。即使耐寒的葱也不能再长了,因为“霜降不起葱,越长越要空”。在南方,却是“三秋”大忙季节,单季杂交稻、晚稻收割,种早茬麦,栽早茬油菜;摘棉花,拔除棉秸,耕翻整地。
“秋去冬来万物休,唯有柿树挂灯笼。欲问谁家怎不摘,等到风霜甜不溜。”霜降是北方秋果收获的季节,眼看着当初的青涩,变成枝头满满的火红,为这萧条的时节里增添了一抹温暖。据了解,柿子等水果被霜洗礼之后,口感也变得更好。
气象学上一般把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叫做“早霜”或“菊花霜”,因为此时菊花盛开,正值赏菊的好时节。古有“霜打菊花开”之说,所以登高山,赏菊花,也就成为霜降这一节令的雅事。
进入“霜降”,气温骤降,是慢性呼吸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胃肠道疾病及骨关节疾病复发的高峰期,首要注意防寒保暖,避免湿邪、寒邪侵入人体,而腰、背、膝、足的保暖尤为重要。起居方面要保持充足睡眠,早睡早起。
“秋深山有骨,霜降水无痕。”天寒气凉的日子来了,愿你加衣保暖、柿柿如意、顺遂安康!
海报中的景点,是位于山东枣庄市的龙泉塔。龙泉塔为楼阁式砖塔,高40米,以条石须弥座为基,木构架,外为青砖砌筑。八角八面,底层围长40米,与塔高相同,谓之“根围称是”,是中国宋元时期常见的作法。垂檐两层,四面有广门,顺塔内蹬道可至顶层。龙泉塔对研究当地佛教文化和佛塔建筑工艺都有重要参考价值。
2006年12月,龙泉塔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龙泉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