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潍坊高新”

扫—扫手机访问

“新高强优”解锁潍坊科技创新
来源:潍坊宣传  日期:2025年11月19日

在齐鲁大地的版图上,潍坊以“崇文尚德、惟实励新、开放包容、自信图强”的城市精神,将科技创新的基因深植于产业血脉。潍坊科技创新基因浓厚、优势特色突出,是国家创新型城市、“科创中国”试点城市,曾4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诞生了全国第一套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第一台微型计算机、第一台程控交换机。这座城市以“新、高、强、优”,构建起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协同生态——技术向“新”突破边界,平台筑“高”磁聚资源,企业培“强”孕育梯队,人才聚“优”激活动能。

技术向“新”:硬核实力

发挥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的牵引作用,示范引领全产业链技术攻关,“十四五”以来,全市52个项目入选省级重大科技创新工程、支持资金5.7亿元,发布“揭榜挂帅”项目179项、资金13.66亿元,有力支撑了关键领域技术突破,涌现出以潍柴全球首款本体热效率53.09%柴油机、豪迈大型天然气往复式压缩机为代表的一批“硬核”成果,全市23项成果获省科学技术一等奖、数量居全省前列,全市研发投入总量达206.55亿元,较“十三五”末增加87.33亿元,年均增幅11.62%,是全省第四个突破200亿元的城市。

平台筑“高”:强磁聚能

创新平台是集聚创新资源、推动科技创新、促进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潍坊着力打造体制机制灵活、功能健全完善的创新平台体系,全市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达到952家,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牵头承担“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助力山东成为全国首个氢能大规模推广应用的示范省份;水动力平台超高速大型SD装置建设项目,纳入国家大科学装置建设序列;诸城、坊子2家高新区创建为省级高新区,全市省级以上高新区达到4家、全省第1。

企业培“强”:雨林繁茂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主力军。潍坊持续健全科技企业培育体系,大力实施“高企培强”和“科小育优”工程,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年均分别增长25%、29.5%,总量达到2239家、4036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由2020年的52.26%提高到2025年的61.39%,高于全省6.18个百分点,一批科技领军企业脱颖而出,歌尔入选《财富》科技50强,2家企业入选2025中国大企业创新100强和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100强,4家企业入选全国科技创新企业500强,13家企业入选2025山东民营企业创新100强、全省第2。

人才聚“优”:近悦远来

深化产学研合作是潍坊链接优质创新资源、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路径。潍坊市与中科院11所分院、86家院所以及上海交大、山东大学等138所院校建立长效对接机制,工信部直属高校、华东理工大学8个技术转移中心和山东大学潍坊研究院、山东大学元宇宙产业研究院揭牌运行,“十四五”以来,全市新增科技领域省级以上人才130人。开展合作是基础,落地转化是关键。建成投用潍坊科技大市场,开发“潍科通”平台,系统构建“1+3+7”成果转化体系,推动转化高校院所先进技术成果近千项,带动全市主导产业产值增加超200亿元。      

在潍坊,科技创新不是孤立的“技术竞赛”,而是需要政府、企业、平台、人才协同发力的系统工程。当“新”的技术突破、“高”的平台能级、“强”的企业主体、“优”的人才生态形成合力,一座城市的创新基因便会被彻底激活。

责任编辑: 周宗贤 二审:王帅 三审:马勋

分享至: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潍坊高新融媒)”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0536-8056122)

潍坊高新APP

更多精彩!扫码下载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