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咱们常说的‘法国梧桐’学名是三球悬铃木,能够吸收有害气体呢!”11月10日,在市人民广场上,市民李女士对着一棵大树上的铭牌扫码,边看边给身边的孩子讲解。近日,市园林环卫服务中心在广场加装了106块“植物身份证”,让原本“沉默”的植物变成会“说话”的科普读物。

走进广场,随风摇曳的樱花树、叶子金黄的银杏树以及林下的玉簪、鸢尾等都有了专属“名片”。树木铭牌上,中文名称、拉丁学名、科属、生长习性一目了然,还标注着“扫一扫 爱护绿色 从我做起”的公益提示;低矮植物旁的花草牌则侧重介绍品种特点与生态价值,比如“萱草耐半阴,可净化空气”“绣球绣线菊花期长,是优良观赏花灌木”。这些标识牌采用环保耐用材质制作,设计风格与绿地景观融为一体,成为广场上的“科普小景”。


“有很多绿植,我们大人也不认识,现在有了标识牌,方便教孩子认植物、学知识,广场变成了露天‘自然课堂’。”市民张先生说,这些标识牌不仅增添了游园的趣味,还拉近了大家与自然的距离,知道绿植的生态价值后,会更加主动地爱护身边的绿色。

据了解,此次增设标识牌是深化城市园林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举措,涵盖28种常见园林树木和5种热门观赏花卉,旨在提升公共绿地的科普价值与观赏体验。市园林环卫服务中心将做好标识牌的日常维护,结合市民反馈持续优化,努力把市人民广场等城市绿地打造成集观赏、休闲、科普于一体的“开放式植物课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