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丹河设施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5G、AI、数字孪生等新技术正在重塑现代农业图景;丰厚的种质资源让越来越多的蔬菜“装”上优质“中国芯”;现代化的运行模式正在让潍坊蔬菜加速融入全国供应链……
站在这片土地上,可近距离观察潍坊如何以蔬菜小产业“链”通全国,如何深度融入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潍坊标准”扬帆远航
日前,丹河设施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来了一位新上岗的特殊职工——机器狗。它搭载的摄像头、环境采集传感器和内置的AI算法,可对大棚里的番茄进行整体“CT扫描”,并实时回传相关数据。算法代替了“汗水”,数据成了“新肥料”。
这里的“黑科技”不止这些,小小的丹河设施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里“藏龙卧虎”。
——这里已落户农业农村部设施蔬菜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平台25个,收集番茄、黄瓜、辣椒等种质资源2.5万份,现有种植基地里种植的蔬菜品种80%以上是自主研发。
——这里有全世界最先进的物联网技术,水肥一体化、滴灌、智能温控、物联网监控等设施是标配。数字孪生技术构建起大棚的“虚拟双胞胎”,通过模拟不同环境参数预测产量,区块链技术则让每个蔬菜包装上的二维码成为“数字身份证”,消费者扫码即可查看种植档案、检测报告、物流轨迹。
——这里一头连市场,一头连农户,所有的大棚均实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运营模式,实现现代农业订单生产,产品直通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高端市场,打通潍坊蔬菜融入全国供应链的新通道。
作为潍坊蔬菜产业的样板之一,丹河设施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的意义,不仅在于自身的发展,更在于其可复制、可推广的带动效应。去年,潍坊成功入选全国第一批现代设施农业创新引领区,为全国农业发展提供生动的示范样本。在用技术打破省市区域界限的同时,潍坊全面开展“飞地共建”,充分发挥蔬菜全产业链优势,推广种植管理技术。
如今,来自潍坊的8000多名骨干技术员活跃在全国,指导蔬菜生产,全国新建蔬菜大棚有一半以上具有“潍坊元素”,丹河设施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被诸多地区复制、模仿。同时,这座城市由输出产品、输出技术,向输出标准、输出模式跃升。潍坊制定的覆盖“种子种苗、大棚建造、管理运营、市场销售”的全环节标准体系为更多地区送去了“致富经”。
“菜篮子”联通全国
丹河设施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还是全国蔬菜交流的“窗口”,依托该园区建设了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潍坊配送分中心。
作为融入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潍坊已成为中国北方地区最大的蔬菜生产和集散地、京津地区和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供应基地,打开了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全球大市场的重要通道。
在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引领下,我省发布了《山东省深入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深度对接京津冀和长三角行动方案(2025-2027年)》,深度对接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
乘着政策东风,潍坊将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作为重要抓手,推动以寿光为代表的优质蔬菜生产基地升级,建设京津冀、长三角地区“菜篮子”和农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以独特的战略定位和开放姿态,在中国农业现代化与对外开放的版图上,成为连接京津冀与长三角两大经济圈的重要枢纽。
放眼全国农业,潍坊与各省市、各区域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潍坊牵头的潍临日智能农机装备集群入选2024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链”起潍坊、临沂、日照等地的农机产业板块,形成国内产业规模最大、创新能力最强、产品体系最全、产业链最完整的智能农机集群;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国家现代蔬菜种业创新创业基地等一批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落户,进一步加快重点领域创新、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业形态变革,为推动全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科技载体支撑……从潍坊走出的农业技术、产品、产业,成为这座城市融入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敲门砖”。
潍坊农业正领先全国、全球,在区域协调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寻求产业发展新空间
跳出农业这盘棋,潍坊正在更大范围内主动融入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扛牢经济大市责任担当。
招引!选派年轻干部赴先进地区对标学习,在制造业、高新技术、数字建设、人才培养等领域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频繁“对话”,招引诸多大项目、好项目,寻找合作新空间。
滨海区一条临港路,就聚集着国邦、新和成、万盛、京新、普洛得邦5家浙商,集聚起千亿级新医药新材料产业。
潍坊为这些在潍投资企业提供完善的产业链条、优渥的营商环境、充沛的发展要素,在潍投资企业为潍坊带来新兴产业与创新动能。他们在区域协调发展中双向奔赴、实现共赢。坐拥动力装备产业集群、潍临日智能农机装备集群两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潍坊,正“链”起全国制造业新动能,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帮扶!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对口支援西藏南木林县和东西部协作重庆开州区任务,相隔万里续写跨越山海的情谊,在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征程上“走在前、做示范”。全市共选派8批58名干部人才和70余名专技人员赴西藏南木林县工作;向开州区选派10余名挂职干部,选派教师、医生、农业等专业技术人才580余人次。在当地培养起一支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建成一个个可持续的项目。
为了更好融入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潍坊构建起海陆空全方位的立体交通网络,路桥众多,宛如棋布,使得河流与峡谷得以顺畅相连,进而打通了人流、物流以及资金流的大动脉,展现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雄姿。
从人才到产业,再到交通,潍坊主动拥抱全国各大城市,在双向交流中,区域协调发展活力全面迸发。
短评
区域协调发展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十四五”以来,协调、合作愈发成为潍坊鲜明的城市标签之一。在山东经济版图上,潍坊作为山东省制造业头部城市、现代农业强市,家底厚、机遇多、后劲足。在此基础上,潍坊主动对接长三角、京津冀,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逐步占据重要位置,区域协调发展迈出新步伐。
这背后是潍坊聚力推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坚持做强产业、做优链条、做大集群、构建生态,深度实施“链长制”的生动实践;是潍坊从“通衢之地”到“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从“交通节点”到“经济走廊”的进击之路;是潍坊以产业链构建人才链,将人才链有效融入产业链、技术链的坚定探索;是潍坊统筹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新进展的重点突破。
主动成就了潍坊的过去,也将决定着潍坊的未来。只要我们充分发挥产业好、区位优、市场大的优势,深度融入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就一定能让更多人知道潍坊、了解潍坊、爱上潍坊,推动更好潍坊建设迈上新台阶。
分享至: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潍坊高新融媒)”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0536-8056122)
潍坊高新APP
更多精彩!扫码下载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