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潍坊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市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近年来,潍坊市在圆满完成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试点任务的基础上,深入落实国家“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年”行动部署要求,推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化构建、网络化覆盖、专业化提升、全民化普及”,持续织密织牢全民心灵守护网。
强化协同推进,构建起“党政统筹、部门联动、上下协同”的工作格局。一方面,完善联动机制。成立由卫健部门牵头,政法、公安等11个部门参与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组,并将相关工作纳入平安潍坊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市级设立心理健康服务专班、县级配备专职心理专员、镇街明确兼职心理专干的“三专”模式全面落地。另一方面,规范社会参与,建立“政府购买服务+社会力量承接”模式,通过引入社会机构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年服务对象超过10万人。建立心理咨询机构量化评估机制,累计对413家机构开展规范评估,组建5222名专业人员的心理咨询人才信息库,形成共建共治的良好工作格局。
强化阵地建设,全市152个镇街综治中心建成“四室一平台”。教育系统建成982个学校心理辅导室、42个示范性辅导室。工会系统建成1家市级职工心理体验中心、13家县级服务站,以“六有”标准推进线上线下职工心理服务。全市建成13处心理健康服务中心,39家二级及以上医院、201处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202处村卫生室及社区卫生服务站,实现心理咨询场所全覆盖,全面夯实精神卫生服务根基。开发“小潍心理”社会心理服务云平台,整合400余种心理体检量表,为群众提供在线咨询、科普学习、评估自测等服务。目前,平台年访问量超10万人次,实现“指尖触达、服务到家”。
强化精准诊疗,发挥潍坊市精神卫生中心引领作用,聚焦“精准诊疗、特色服务”,持续创新服务模式、强化学科建设,让专业力量成为群众的“心灵守护者”。积极推行“大门诊”诊疗模式,强化特色科室建设的同时,增设注意力缺陷、孤独症、记忆门诊等特色门诊,开设晚间心理咨询门诊,诊疗服务效率显著提升。重点培育心身医学、儿少心理、中医神志病等特色专科,加速推进儿童青少年行为训练中心建设。目前全市拥有省级重点学(专)科3个,区域精神卫生诊疗高地的引领作用持续彰显。联合济宁医学院成立“精神心理精准医学研究中心”,推动科研创新成果与临床诊疗实践深度融合。潍坊市精神卫生中心与山东第二医科大学心理学院共建博士工作室,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开展深度技术协作,定向培养焦虑与强迫障碍专业人才。
强化全民科普,推出《24节气与心理》《抑郁知多少》等专题片,聚焦亲子关系、学业压力等热点问题,每季度举办“心理健康大讲堂”。潍坊市精神卫生中心与11所学校签订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合作协议,畅通“筛查-评估-转介-治疗”绿色通道。市精神卫生中心科普工作室成功入选首批“潍坊市科普专家工作室”。组建市级心理健康知识巡讲专家团队,广泛开展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等活动,每年开展科普巡讲活动80余场次。联合多部门开展心理健康促进工作,累计服务群众50余万人次。潍坊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健康宣教服务标准顺利通过省级评估。2006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开通心理援助热线,2023年与12345政务热线并网,2025年与全国统一心理援助热线“12356”并轨,由专业咨询师提供24小时免费服务。热线年接听量5000余人次,成为群众的“心灵急救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