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的潍坊寿光,胡萝卜迎来了第一个收获季。令人振奋的是,今年销售价格每吨达到3000多元,吸引了天南海北的客户和打工者前来“掘金”。小小胡萝卜撬动国内国际双循环,为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增光添彩。
胡萝卜喜获丰收。
“目前上市的是拱棚里的胡萝卜。今年受多种因素影响,销售价格超出预期。有的客户还上门求购,自己雇人从地里出胡萝卜。”5月29日,寿光正宏蔬菜有限公司负责人郑宁宁正在接待来自江苏的客户。据他介绍,目前种植大户和进出口企业都有自己的胡萝卜基地,遍布省内外,种全国、卖全球的优势持续彰显,一年到头基本没空档,以此与国内外客户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其中韩国、日本和阿联酋等是主要的出口目的地。
记者在正宏蔬菜有限公司的车间内看到,生产线正满负荷运行,一根根带着泥土气息的胡萝卜经过冲沙清洗、磨皮抛光、人工分拣等工序后,被放进包装箱发车外销。这里每天有来自省内外的50多名打工者在劳作,籍贯济宁市的韩善燕对就业环境非常满意:“每天能挣400元左右,我们每年这个时候都过来打工。”
企业生产线满负荷运行。
记者了解到,在寿光,胡萝卜被人们称为“小红参”。化龙镇是主产区,每年这里的胡萝卜销往海外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年交易量达80万吨,交易额20亿元。众多种植大户到全国各地租赁土地种植胡萝卜,延伸产业链条,增加生产档期,提高了亩均产出效益。寿光胡萝卜产业不但圆了壮年劳动力的致富梦想,也增加了就业机会,让低效或闲置土地发挥出了应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