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曲洁
部分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下午三点半,阵阵微风吹进一家小店,店门口的风筝挂饰微微摇晃着。
女孩坐在桌边,摆弄着手里的“小玩意”——店铺的“当家小花旦”风筝学士帽;男孩站在展示墙前,整理着各种风筝文创产品。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想法,以古老的潍坊风筝文化圈粉更多年轻人。
这个小店,就是他们的梦工厂。
两个年轻的“老师傅”合作
柴玉霞和李昊龙两个人都是“00后”,“纸鸢文创手作”是他们合作开起来的一家风筝手作店。
“视频带货、游戏主播我都做过,一个容易伤别人,一个容易伤自己……”李昊龙幽默地介绍着自己的从业经历。
李昊龙家里就做风筝生意,“从小看大人们做风筝。时代进步了,传统的风筝也应该找一些新的出口。”虽然没有亲手做过风筝,但是他的脑袋中装满了关于风筝的“老手艺”和“新想法”。
就这样,李昊龙决定开一家和潍坊风筝有关的手作文创店,一则招聘启示“钓”来了手作狂热爱好者柴玉霞。
“点翠、绒花、珠绣……所有你能想到的手作,我都做过。”说起手作,柴玉霞就像是个经验丰富的老师傅。
多年的手作经验,也让柴玉霞筛选出一批优质的配饰进货渠道。“店里用到的配饰几乎都是玉石、玛瑙,个别琉璃产品我们也会提前和顾客说明。”柴玉霞说。
柴玉霞擅长做手作,李昊龙擅长做自媒体运营,两个“00后”一拍即合。“从2023年12月初开始做各种准备工作,今年立春那天,终于开起来了。”李昊龙说。
把爱好变成工作的两个年轻人,在这家小店里找寻着心中的梦想。

“风筝的最佳放飞期每年只有几个月,我想让风筝飞入生活。”为了让风筝文创产品“飞”进年轻人心里,李昊龙决定把风筝做得“小而精”——在保证融入风筝元素的同时,不断丰富产品种类。
挂饰、发簪、胸针、摆件、簪花、学士帽……所有关于“风筝+手作”的想法,都可以在这家店里实现。



“想让大家了解风筝,了解潍坊风筝。”
回到家乡潍坊后,柴玉霞决定弥补毕业时的遗憾——给自己做一顶“特别”的学士帽。
带着这个想法,柴玉霞将潍坊风筝、花朵、珠链等多种元素进行结合,创作出了店铺爆款——风筝学士帽。
随着毕业季来临,风筝学士帽迎来了预约的火爆期,位于潍坊高新区的几所高校成为小店的“客户聚集区”。
每一只不同图案的沙燕风筝都有着特殊的寓意,金鸡报喜、年年有余、前程似锦、喜上眉梢……一顶手作的风筝学士帽,既承载了潍坊莘莘学子对未来的美好期盼,也是一次对风筝文化的深情致敬。
“带着我的学士帽来了,真的好好看,好喜欢。”不少顾客在小店的抖音评论区反馈好评,越来越多的“小姐姐”表示也要做一顶风筝学士帽,美美毕业。
看到自己设计的产品得到大家的喜欢,柴玉霞的心里说不出的高兴,“风筝学士帽是我们送给毕业学子的礼物,看到大家的这么喜爱,真的很开心!”

创业,“不怕错”的激进和“想活着”的保守一直如影随行。
“一半是理想,一半是生活。”看着店里的“风筝文创DIY区”和“石膏娃娃区”,李昊龙发出了一声叹息。但年轻人的韧性又让一切拥有无限可能。
不久前结束的潍坊国际风筝会,给小店带来了一波不小的热度。“风筝会期间,有好多外地游客走进店里就说‘我要做那款风筝’……”游客们的“定向消费”让李昊龙觉得,这是对小店运营、产品的肯定,也印证了自己选择的这条“创新之路”没错。

感受一个地方的文化,最真挚的方式就是参与其中。
通过制作一个骨架、描画一只沙燕、写下一段祝福,最后带走一件文创产品,人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潍坊风筝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也将那份对潍坊风筝文化的尊重和热爱传递到更远的地方。
“累并快乐着。”柴玉霞用这五个字概括开店三个月来的收获。“虽然店铺的营业时间是到晚上十点,但是如果有顾客,再晚我都愿意,这让我很满足。”正是这份热爱和坚持,才让每一个忙碌的夜晚都格外珍贵。
没错,哪怕梦想再小,只要有扎实的筋骨,风起之时,定能一飞冲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