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清池街道的牟乃行是一名普通的公益电影放映员,不少居民叫不上他的名字,只知道他是放电影的“老牟”。从业42年的时间里,他奔走在各个村庄、社区,行走超过15万公里,累计放映电影超过1万场。年近七旬的牟乃行至今仍坚持在放映一线,受到人们的广泛赞誉,曾入选2023年11月敬业奉献“潍坊好人榜”。
资料图
牟乃行今年69岁,是高新区惠民公益电影放映中心的负责人。“能让居民在家门口看上电影,丰富文化生活,我很开心。”5月14日,说起自己为人们放电影的事情,牟乃行的话语间充满了自豪。
牟乃行说,现在放电影的条件好多了,他年轻时为村民放电影,只能用独轮车推着电影设备。一到雨季,村里的路根本没法走。但那时候年轻,根本不觉得累,只想着不要耽误村民看电影。
“现在很多社区或小区都有固定的银幕架,放电影时只需往上挂幕就行,很方便。”牟乃行说,公益电影是一项文化惠民工程,每一部电影都承载着不同的情感与意义。
牟乃行有42年的露天电影放映经验,经历了从8.75毫米、16毫米和35毫米胶片电影放映机到数字电影放映机和智能数字电影放映机的全部发展过程。“我放的电影可以满足不同群体的观影需求,有红色电影、科教影片,还有动画电影等。”牟乃行说,每次他到社区放映电影,看到居民带着小板凳到场等候电影的开始,这个时候他感到很幸福。
夜幕降临,牟乃行卸下放映设备,老伴帮他架音响,他则去接电源、调设备……晚上7点,随着数字影片解码卡插入播放器并点选影片后,居民开始安静地欣赏电影。晚上10点,电影放映结束,牟乃行和老伴开始收拾放映设备……居民感慨他的工作辛苦,牟乃行却说,看到这么多人来看他放映的电影,由衷地感到开心。
“小时候,每次村里放电影都和过年一样,大人孩子围在一起。老牟为我们放电影,又让我们找到了小时候的感觉。”高新区的居民张先生说,广场公益电影不但丰富了居民精神文化生活,也让邻里之间熟络起来,真好!
42载光影人生,曾经的青年如今已两鬓飞霜。牟乃行是文化惠民的传播者,他把公益电影这块“小屏幕”打造成社区文明“大舞台”,为社区居民送上“文化大餐”,用光影守护居民的“精神园地”,用电影传递温暖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