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受老一辈人青睐的传统打金技艺又在市场上流行起来。在青州古城经营一家打金铺的“90后”赵嘉强,乘着这股东风,迎来行业的“春天”。为让这项技艺发扬光大,赵嘉强借助抖音平台,赢得诸多顾客的认可和称赞。3月21日,记者采访了赵嘉强,了解这位打金匠的匠心故事。
赵嘉强正在为郭女士打金手镯。
订单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三四倍
走到赵嘉强的打金铺前,就会听到“叮叮叮”略带节奏的敲打声。赵嘉强的店面不大,一张简易的木质操作台,镊、刀、钳、锯、针等工具,几乎是他的全部“装备”。
临朐县的郭女士从抖音上得知青州有一位打金匠,当天上午专程赶来,希望把佩戴的金手镯重新打造成心仪的款式。构思、熔金、锤打、锯切、焊接、抛光、镶嵌……原本造型普通的金手镯在赵嘉强的加工下,变成了一个开口金手镯,上面还刻印着郭女士与丈夫的姓氏。
制作细节
“顾客只要带图来,或者说出自己的想法,我就能根据他们提供的原材料进行制作。像古法、素圈、吉言手镯等都是最近比较流行的款式。”赵嘉强说,由于是改良金饰,顾客要求有所不同,制作工时短则一两个小时,长则四五个小时,需要提前预约排队。
“现在接到的订单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三四倍,我中午几乎不休息。”赵嘉强说,传统打金得以兴起,与消费者的需求有关。这类消费群体以年轻人为主,他们对金饰有更高的个性化需求。工业化成品千篇一律,手工打出来的金饰则更能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顾客还能现场目睹金饰蜕变的全过程,增加了仪式感。
赵嘉强正在打金。
辞去工作专心做一名打金匠
赵嘉强走上这条路,源于舅舅的启蒙。他的舅舅曾经是一名打金匠。20世纪90年代,年幼的赵嘉强经常目睹舅舅支起摊子打金饰。
大学毕业后,赵嘉强进入一家餐饮公司,工作之余开始学习金饰手工制作。“一开始就是一个爱好。”赵嘉强说,把亲手打出来的金饰送给家人,看着他们开心,自己也非常开心。
一枚戒指、一个手镯、一条项链……赵嘉强的亲戚们渐渐了解到他的手艺,并把旧金饰拿来让他打造成新样式。经过大家口耳相传,越来越多人找到赵嘉强定制金饰。
在妻子的支持下,赵嘉强决定辞去工作,专心做一名打金匠。2022年,他带着对未来的憧憬,离开家乡去外地系统学习,与金饰的故事也正式开始。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基本技艺一个月就掌握了,但要学深学精还需要长年累月的经验积累。”赵嘉强说。打金匠最重要的特质就是坐得住,一件精美的金饰要靠眼力、手力以及耐心才能完成。从基础的原料焊接,到独立完成顾客指定的复杂款式,在无数次焊、敲、打、磨中,赵嘉强的打金技艺日益精纯。
赵嘉强制作的样品
赢得诸多顾客认可
像赵嘉强这样的“90后”打金匠并不多见。经过和妻子商量,赵嘉强把打金过程发到抖音上,效果立竿见影。很多顾客看到视频后,主动来找赵嘉强定制金饰。凭借熟练的打金技艺,他赢得了诸多顾客的认可和称赞,甚至有来自北京、广东、贵州等地的顾客前来定制首饰。
传承而不守旧,创新而不忘本。赵嘉强的作品在继承传统手艺的基础上,还融入了简约、时尚等现代元素。
一年四季,赵嘉强的打金铺响个不停,敲打金属的响声交织成美妙的乐曲,在时空里流淌。赵嘉强意识到,传统打金技艺终于迎来了“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