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冬天,与哈尔滨冻梨一同火出圈的还有冻枣,一个村庄的名字——昌邑市卜庄镇大陆村也因此被人们熟知,该村梨枣栽培历史悠久,冻枣就是由梨枣而来。依托梨枣产业,大陆村成立了大陆梨枣专业合作社,打造了覆盖种、管、储、销、深加工等诸多环节的一条龙产业链,小小梨枣摇身一变成了百姓致富的“金果子”。一颗“枣”怎样成就了大陆村人的富足?这背后有着独特的善治“密码”。
梨枣丰收
村“两委”成员贴心服务,赢得返乡村民点赞
临近春节,昌邑市卜庄镇大陆村在外的村民陆续返乡。返乡村民前脚刚到家,村“两委”成员后脚就进门了,顾不上寒暄,先看看水管有没有冻坏,电路是不是正常,取暖设备有没有损坏。
“我十几年在外没回老家,一进家门村里人就来了,帮着看这里修那里,血浓于水、乡情不断,回家的感觉真好!”返乡的陆先生为村里的贴心服务点赞。
这些无微不至的服务得益于大陆村的“红”——党建红、志愿红和梨枣红。党建红是收集“普遍”民情的主渠道,18名网格员每天行走在6个网格中,社情民意及时掌握,及时化解,让矛盾纠纷不出村。志愿红是“个性”民情收集器,村里的“红马甲”志愿队常年活跃在村庄大街小巷,帮助村里弱势群体,在志愿服务过程中了解村民的困难和需求,第一时间安排专人包靠服务,让扶危救困不隔夜。梨枣红是“发现”民情的意见箱,每年梨枣红了的丰收季也是排查村情民意的关键期,积极收集村民对收入分配、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及时调整合作社发展思路,以发展促和谐。
大陆村万亩梨枣田
踩着一个“鼓点”谋发展,邻里之间更加和谐
每逢农闲、过年过节,大陆村“威风锣鼓队”队员都会聚到一起,敲敲打打,一起乐呵乐呵。《丰收锣鼓》是保留曲目,村里的老陆和老付是这个曲目的共同领鼓人,一直以来,两人配合默契,一曲下来村民听得酣畅淋漓。不要小看了这个敲敲打打,这一敲,敲没了村民之间的矛盾,敲通了邻里之间的心气,敲出了村庄的和谐稳定。
大陆村的锣鼓队共吸纳村民160余人,队员覆盖全村各个网格、村民小组,聚到一起,全村的大事小情“听得见、看得着、摸得清”,网格事、家务事、邻里事有事多商量,有矛盾早调处,村民心中无隔阂,踩着一个“鼓点”谋发展。
村里设立“纳言茶室”,解决村民的大小事
在大陆村有一间特色办公室,名为“纳言茶室”。在这个“茶室”里,村民的揪心事、闹心事、烦心事,事事都能议出满意结果。
大陆村种植梨枣历史悠久,以前都是出售秋季成熟的枣子,初级农产品市场价格低,村民收入不高。针对这种情况,大陆村探索实施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由“集体控股、村民入股分红”的形式组建。刚开始的时候村民们有顾虑,观望成为当时的普遍心态,为打破这种局面,“纳言茶室”应运而生。在“纳言茶室”,村“两委”成员用七天时间做通了1269名村民的工作,达成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共识。
在这过程中,大陆村人还总结了一张“善治良方”——“白纸黑字红手印”工作法,凡是村务管理方面的重大事项,统一民主表决,同意的就签字、按手印。根据“红手印”的多寡,对意见一致的事拍板定案,对意见不一致的不办、缓办。
一个个善治“密码”,让大陆村里的矛盾少了、人心齐了,村子发展走上“快车道”。合作社成立后,大陆村的梨枣产业迅速发展,从初级农产品升级为深加工制品,推出了“冻枣”“枣叶茶”等特色产品,提高了梨枣经济附加值,每年增收40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