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水水源保护事关老百姓饮水安全,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市是如何做好水源地水质保障工作的?11月21日,在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潍坊市2023年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市生态环境局有关负责同志对此作了介绍。
一直以来,我市高度重视水源地水质保障工作,从2018年起,每年都组织开展水源地保护区规范化建设排查整治行动,突出“划、立、治”措施,确保水质稳定达标,有力保障了群众饮水安全。
为及时了解水源地水质情况,我市在水源地全部安装了水质在线监测,对主要污染物指标实现了24小时实时监管。但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一些新污染物出现,单一水质在线监测已无法满足安全预警需求。为此,我市积极探索,先行先试,与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合作,引进了其重大科研成果——水质综合毒性生物预警监测技术,该应用在省内尚属首例。
该技术主要原理就是基于鱼类在遭遇有毒有害污染时活动轨迹、运动活性等会发生变化这一特征,通过大数据模型实时监测鱼类活动情况来判断水质是否受到毒害污染。出现异常后,第一时间发送预警做出响应处置,实现了对水源地水质的及时精准预警,弥补了原有在线监测仅对主要污染物实时监测的不足,进一步提升了水源地水质安全预警水平。
目前,我市共投入1000余万元,分别在峡山水库、白浪河水库、牟山水库、黑虎山水库、高崖水库、青墩水库、冶源水库等7个重点饮用水源地和白浪河、潍河、浯河、汶河等4条重点入库河流建设了水质综合毒性预警站点,与原有的水质自动监测站共同纳入潍坊市“云上智环”综合管控平台统一调度管理,建成了全市饮用水源地水质综合毒性生物预警监测网络,形成了集实时预警、在线监测、快速应急处置为一体的水源地水质安全监管体系,更加有效地保障全市群众饮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