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下午,寿光洛城街道浮桥村村委会门前广场上人来人往,该村近一半的村民来赶集了。
在农村,赶集的时间一般是在上午,到中午就基本结束了,这个是什么集呢?记者上前采访。
原来,这是寿光在今年以“驻村书记办大集,惠民服务送到家”为主题开展的“民生服务大集”。大集上没有琳琅满目的商品,取而代之的是普法宣传、健康义诊、农技指导等一系列民生服务项目。
寿光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官曹卫东的普法宣传摊位前围满了人。他把酒驾成本、电信诈骗等多种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编成通俗的“小段子”,让普法宣传生动有趣。
“在大集上读法律条文显然不合适,我就把发生在群众身边的案例和相关法律知识融合起来编成故事讲,效果非常好。很多人说,过来前不知道在搞法律宣传,听了一会就不想走了。”曹卫东笑着说。
10月10日,在寿光市洛城街道浮桥村开展的“民生服务大集”上,寿光市人民医院医生在进行健康义诊。
寿光市人民医院的健康义诊摊位前也是人挤人。一位村民说:“医生在我们家门口搞义诊,肯定要过来啊。”
浮桥村村民傅波告诉记者,一下午的工夫,他咨询了园林、医保两个业务,进行了一次健康查体,“没出村,办成了三件事。”
“这样的‘大集’是个新鲜事儿。”浮桥村村党支部书记傅良信说,过去有关部门来开展志愿服务,往往是单打独斗,服务内容少,吸引不了多少人。现在是多个部门组团服务,能满足大家多样化需求,人气旺。
9月28日,在寿光市化龙镇务本村开展的“民生服务大集”上,寿光市体育事业发展中心工作人员为村民进行体质检测。
据寿光市委市直机关工委书记张永介绍,开展“民生服务大集”,是该市聚焦民生实事,整合各部门资源,以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为纽带,通过大集这种农村最常见的形式,为农村群众带去的组团式、上门式服务。
“我市成立了82支志愿服务队,并根据各部门业务职能设计了120余个民生服务项目,供农村群众通过驻村第一书记等‘点单’。”张永说。
10月7日,在寿光市洛城街道东高家村开展的“民生服务大集”上,寿光医保部门工作人员为前来咨询医保业务的村民讲解相关政策。
孙家集街道岳寺韩村是蔬菜专业村,对农业技术需求多。通过“点单”,在“民生服务大集”到该村时,当地农业农村部门安排了农技专家刘春香前去“摆摊”,成了大集上的“香饽饽”,前来咨询问题的菜农络绎不绝。
据悉,自今年3月启动以来,寿光已开展了89场“民生服务大集”,越办影响越大、活力越强,被群众“点单”的服务项目已累计700多个(次),服务群众4万多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