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潍坊高新”

扫—扫手机访问

“灵魂摆渡人”刘德文:我是中国人,两岸同胞血浓于水
来源:潍坊新闻网  日期:2023年10月16日

今年3月29日,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在新闻发布会上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了刘德文的义举:“刘德文先生是(中国)台湾高雄市一名普通民众,20年来他做了一件不平凡的事。为帮助众多大陆去台老兵完成落叶归根的愿望,2003年以来,刘德文先生不辞辛劳、奔走两岸,足迹遍布大陆20多个省,先后带着200多位老兵的骨灰回故乡安葬。他做这些事,生动诠释了两岸同胞不分省籍、不分地域,都是一家人。正是这样的亲情义举,抚慰了老兵的离乱之痛,让他们如愿魂归故里。我们向刘德文先生表示敬意和感谢,也愿意积极支持他的善举,帮助更多过世的去台老兵实现遗愿。”

10月13日,被誉为“灵魂摆渡人”的刘德文先生从中国台湾乘飞机护送潍坊寿光籍已故去台老兵吴心齋(斋)的骨灰回家。10月14日,刘德文在寿光接受了潍坊日报社记者的采访,讲述他过去二十年来不平凡的生命历程。刘德文说:“这些老兵一生颠沛流离,生前已是游子,死后不能再当游魂。”“护送大陆去台老兵的骨灰回家,让我的人生变得精彩而有意义。”“我是中国人,两岸同胞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

潍坊日报社记者专访刘德文(右一)。

01

20年送53位山东籍已故去台老兵回家

在刘德文的印象中,吴心齋(斋)是他送回的第53位山东籍已故去台老兵。今年8月份,刘德文刚刚送了一位东营广饶籍已故去台老兵的骨灰回家。“这些老兵一生颠沛流离,生前已是游子,死后不能再当游魂。”刘德文说。

过去的20年,刘德文的足迹几乎遍布山东省各个地市,对于潍坊,他印象深刻。他曾送过一位潍坊高密籍已故去台老兵的骨灰回家,2012年送过一位潍坊寿光籍已故去台老兵的骨灰回家。2015年,在送一位东营广饶籍已故去台老兵的骨灰回家时,刘德文顺道来过一次潍坊寿光。而这次,已经是他第三次来寿光。

刘德文说,过去这些年,山东和潍坊的发展变化非常大,城市变得更现代化,尤其是农村的条件越来越好,城乡差距逐渐变小,让他感触很深。对于寿光这座“中国蔬菜之乡”,刘德文的印象尤其深刻,他还拍过寿光蔬菜大棚的照片给台湾的亲朋好友看。

02

“好好好,没问题”背后是道不尽的辛苦

刘德文有一句口头禅:“好好好,没问题”。每次接到老兵亲属的求助,刘德文就脱口而出这句口头禅。简短的承诺背后,是他道不尽的辛苦。

刘德文说,大陆去台老兵数量很多,但留下的信息并不多,亲属能够提供给他的信息更是少之又少。老兵们遍布在台湾各地,要想准确找到他们的埋葬地点,只能一次一次地跑、一次一次地找,如同大海捞针。每次有了结果,对他来说都比中了大奖还要开心。

2016年,刘德文在一处乱葬岗里寻找老兵骨灰时,不慎摔断两根肋骨,在医院住了整整七天。医生说断了的两根肋骨从脾脏旁插过,如果直接插入脾脏,可能他的命就没了。

“曾经有很多次,委托我的老兵亲属都不忍心让我再受苦,劝我放弃不找了,但我从来没有放弃。我坚信,只要我还在继续找,奇迹就可能出现在下一秒。既然答应别人了,我就要圆我的承诺。幸运的是,无论过程再辛苦,结果一般都是好的。”刘德文说。

刘德文在接受采访。

03

“人生是一个舞台,我要让人生舞台变得精彩而有意义。”

1995年,刘德文搬到中国台湾高雄市左营区祥和里居住,在这里第一次与大陆去台老兵结缘。祥和里曾聚集着超过3800位大陆去台老兵,他们当中大多数没有成家,刘德文搬到这里时,还有1800多位老兵健在。

每天下班后,刘德文会陪老兵们聊天,照料他们,与这些老兵结下了深厚友谊。老兵们最爱聊的就是自己老家的事。每逢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节日,老兵们都会向着家乡的方向祭拜,长跪不起,有的还回到屋子里偷偷落泪,这些都被刘德文看在眼里。

2003年,一位老兵拎着两瓶酒来到刘德文家里,几杯酒下肚后,这位老兵说出了自己心底的愿望:在他离世后,希望有朝一日,刘德文能帮他“回家”,葬在父母的坟墓旁边,让他和父母团圆。刘德文答应了。

当年,这位老兵离世,为兑现承诺,刘德文启程前往老兵的故乡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这是他第一次护送大陆去台已故老兵的骨灰回大陆安葬,从此便再也没停过。

2005年,刘德文辞去自己在银行的高薪工作,专门做起这件事,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从没后悔过。他说:“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个舞台,我要让我的舞台变得精彩而有意义。护送大陆去台老兵的骨灰归乡入土为安,让我的人生变得格外有价值,这种获得感、满足感、价值感,是用多少金钱都买不来的。”

04

“‘灵魂摆渡人’是网友对我的肯定和认同”

每次护送大陆已故去台老兵的骨灰归乡,刘德文都会把用红色布巾包裹着的骨灰坛放在一个红色背包里,并把红色背包护在胸前。在安葬老兵后,他总会对着老兵的坟墓说一些话。

刘德文说,这个红色背包已经帮他护送了200多位大陆已故去台老兵的骨灰落叶归根。之所以一直用这个红色背包,一来是习惯了,二来是他觉得护送已故老兵的骨灰归乡安葬是一件比较隆重的事,所以要用红色。对他来说,把背包护在胸前,是对逝去老人的尊重。在坟墓前说话,则是为了告慰老兵的在天之灵。

对于被网友誉为“灵魂摆渡人”这件事,刘德文坦言道,这是祖国人民对他的肯定和认同,而且很多人自发支持他,给他提供老兵的信息,帮助他护送更多老兵魂归故里,他倍感骄傲自豪。“很多人说要捐款帮助我,我都拒绝了。这么多年我一直是自费在做这件事,我不想让我的义行善举变质,不想给别人造成困扰,只是单纯想护送更多已故老兵的骨灰回乡安葬。大家能够在精神上鼓励我,给我提供有价值的老兵信息,我就已经非常感激和满足了。”

记者镜头里的刘德文

05

“家人都支持我,儿子将来会接我的班”

20年来,刘德文能够坚持此义行善举的背后,是家人对他的无私支持。辞去工作后,刘德文断了经济收入,父母和妻子一直用实际行动支持他。

刘德文说,最开始妻子不理解这件事,因为他辞去工作时,孩子年纪还小,家里一下子变得非常困难。2005年,他护送一位青岛莱阳籍已故去台老兵的骨灰回家,妻子陪着他一起去了。到达老兵家乡的村口时,老兵的弟弟在迎接他们,这位时年九十岁的老人,见到他们后当即跪下了,并且连跪了三次。临走时,老人拉着刘德文的手一直哭,不舍得他离开,说他是家里几代人的恩人。妻子在旁边被感动得一直哭,这次经历也改变了妻子的看法。“她亲身感受到,我做的这件事非常有意义,她此后就非常支持我,无私支持我,没有她,我做不到现在这样。”刘德文说。

刘德文有一儿一女,他一直在用实际行动教育儿女,物质享受是短暂的,做好事、做善事才是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因此,儿女对他很是支持。

女儿刘佳欣今年27岁,曾在山东大学当过半年交换生,她一直对这段经历念念不忘。女儿对爸爸说,大陆的很多同学们都知道他做的这些事,因此对她格外友好,他们至今一直保持联系,她很为自己的爸爸感到骄傲。

刘德文的儿子刘家铭今年22岁,曾跟他一起护送大陆已故去台老兵的骨灰归乡。这些年来,刘德文做了一个数据库,截至目前已整理出6000多位老兵的资料。“将来有一天,我老了,干不动这件事了,儿子说会接我的班,继续把这件善事干下去。”刘德文说。

06

“我是中国人,两岸同胞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

在接受采访的过程中,刘德文不止一次强调自己是中国人。中国人最重孝道善行,所以做这件事对他来说非常有价值、有意义。他就是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理念。

刘德文每护送一位老兵的骨灰回家,这位老兵的亲人就变成了他的亲人,每逢中秋节、春节等节日时,这些在大陆的亲人就会打电话、发信息送来祝福,他内心对此常怀感动。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历史,身为华夏子孙,我们有义务去传承中华文化。两岸同胞是同文同种、血脉相连的一家人。我自己就在寻亲过程中找到了我们家族的根源,是在江苏沛县。所以我总说,两岸同胞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这种亲情是永远割舍不断的。”

此次护送潍坊寿光籍已故去台老兵吴心齋(斋)的骨灰回家后,刘德文将于下周二赶回台湾,送下一位大陆已故去台老兵的骨灰回家。他说,未来只要有机会,会常来大陆的这些亲人家里走走看看,“越走越亲,这才是亲人”。

责任编辑: 高凤

分享至: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潍坊高新融媒)”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0536-8056122)

潍坊高新APP

更多精彩!扫码下载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