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中小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企业发展潜力大、创新能力强,是全市拼经济的重要力量。为推动我市中小企业健康、高质量发展,市社科联以力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为调研点,在深入企业调研的基础上,梳理总结力创科技以科技创新立企兴企的成功做法及高质量发展启示,围绕培优做强我市中小企业提出了需要把握和处理好的几个关系及相关对策建议,形成了《力创科技高质量发展解读与思考》调研报告。现予以摘登,敬请关注。
在力创科技的园区内,有一块单独为测试产品开辟出来的空地。
力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自2010年创立以来,坚持以科技研发为核心,勠力科技自立自强、攻关“卡脖子”关键技术,成为以内燃机先进零部件研发和国产化替代为主导产业的行业龙头企业。2021年、2022年分别实现营收1亿元、2.78亿元,净利润6100万元、1.4亿元;2023年预计收入25亿元,净利润10亿元,到2030年可实现营收100亿元,净利润可达60亿元,具有极高的成长性。力创是国际领先的新能源电控系统总成制造商、全市唯一“独角兽”企业、世界最大内燃机企业康明斯新能源全球“唯一”供应商,多款产品打破国外垄断,填补国内空白,走出了一条科技立企兴企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为此,市社科联课题组深入企业进行调研,解析该企业发展的成功做法,以期为全市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启发借鉴。同时,围绕如何推动我市中小企业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01
力创科技高质量发展的制胜之道是什么?
力创科技凭借持续向好的经营数据、全产业链的科技布局和发展的“长期主义精神”,已然成为我市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标杆。其发展秘诀在哪里?
(一)紧扣国家战略需求,锚定产业发展方向
1.明晰战略规划谋长远
发展战略缺失是中小企业成长的最大障碍。力创自创立伊始就确立了明确的发展目标,那就是走自主研发和科技创新之路,不搞复制、不搞抄袭。深度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抓住“气化长江”“蓝色运河”和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国家战略机遇,紧盯内燃机产业发展趋势和科技创新前沿,瞄准清洁能源新赛道,对标行业第一德国“博世集团”,立志成为全球一流的发动机电控总成技术供应商,在潍坊打造“中国博世”。
2.把握产业风口创品牌
进入新发展阶段,新的产业风口不断涌现。近年来,随着内河航运“油改气”、“国五”升级“国六”排放标准带来的市场需求,天然气和氢能成为内燃机领域绿色发展的最佳选择。力创紧紧把握产业发展方向和风口,坚持差异化发展,十多年来专注天然气发动机和氢燃料电池研发,搭上绿色发展班车乘势而上,在产业赛道上实现了快速发展。目前,力创天然气发动机在高热效率电控总成技术上具备全世界垄断的能力,船舶领域国产化市场占有率达100%,也是国内氢燃料电池ATS热管理系统最大的配套企业。
3.优化顶层设计重提升
力创成立初期,发动机领域红海一片,竞争激烈,只有立足市场、做出特色,才能勇立潮头。力创科技优化顶层设计,坚持集团化发展、科技化支撑、多元化崛起,于2018年成立博鼎集团作为持股平台,下辖力创科技、博鼎精工和鸿陆科技三大板块。力创科技专注于内燃机与储能领域,从事乘用车、商用车、船舶动力电控系统及新一代储能系统的研发制造,属于先进制造业板块;博鼎精工专注于液压领域,从事非道路移动车辆液压核心零部件生产,属于先进农装板块。鸿陆科技专注于高速旋转机构领域,聚焦高速电机、空气悬浮技术以及磁悬浮技术的产品应用。三个子公司同频共振、相得益彰。目前博鼎精工也已达到“独角兽”企业认定标准,经上海证券交易所评估,亦可实现独立上市。
(二)苦练“内功”,打造核心竞争力
1.甘坐十年“冷板凳”
内燃机领域是一个技术难度和要求极高的行业,一旦进入即可实现持续、稳定增长。力创科技自2010年成立起至2018年期间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但未实现任何盈利,运营举步维艰。企业创始人凭借着对事业的执着和专注,带领全体职工坐住坐稳“冷板凳”、下深下足苦功夫,在技术攻关的征程上默默耕耘,先后突破了船舶发动机升级为清洁能源双燃料动力的“卡脖子”技术,破解了商用车发动机“热效率难以突破50%”这一世界性技术难题,在内河航运排放二阶段执行、“国五”升级“国六”排放标准带来市场需求的利好时刻,迎来了业绩的全面飘红。
2.坚守主业赚“长钱”
一个企业要基业常青,其根本在于做大做强做优主业、拥有核心竞争力。力创成立之初就立志做世界一流、行业第一,不挣所谓“快钱”,坚守“长期主义”。掌握核心技术、做强主业是根本。力创稳扎稳打,心无旁骛专攻主业,从未在非主业上动过一点心思。
3.技术攻关解难题
只有拥有足够的技术储备、顶级核心的研发实力,才能在变革中占领先机。一路走来,科技研发创新始终是力创突破壁垒的“金刚钻”。力创长期专注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瞄准产业前沿、细分领域、市场需求,建强自身创新研发机构,在攻克“卡脖子”技术中实现自我突破,科研资金投入连年增加,八年间持续累计投入1.8亿元,始终保持50%以上的研发投入比例,突破了发动机智能热管理系统、天然气发动机电控多点喷射系统、VVT全可变气门系统、空气悬挂系统、氢燃料电池ATS系统、真空磁悬浮飞轮储能等“卡脖子”技术,打破了国外垄断,在行业细分领域中迅速成为高成长性企业。同时,力创十分重视知识产权储备,提早做好专利布局,组建专利池,将技术及时转化为科技成果,避免了“起个大早,赶个晚集”。
4.加快成果转化提效率
让科技成果“关键变量”产业化形成经济效益是技术创新的根本。要走产业化,方向非常明确,不是验证技术的可行性,而是一切以量产为目的。力创在做技术创新的同时,就做好了产业化落地准备。在船舶动力领域,力创将天然气发动机热效率提升至45%以上,排放降低35%,成功配套淄柴动力等国内全部五家主机厂;在商用车领域,公司可变气门、智能热管理系统等技术实现了商用车发动机50%以上的热效率提升,全面满足国六、国七以上排放,成功匹配康明斯、中国重汽、上汽集团、中国一汽等龙头企业,实现了实验室数据的全面产业化落地。
5.注重人才引育添动能
科技兴企,人才是关键。力创科技树牢人才强企、人才兴企理念,求贤若渴引人才、不惜重金挖人才、股权激励奖人才,把人才培育融入日常基础管理,全力厚植人才沃土。从成立初期出资500万元聘请上海交大博士生导师科研团队到现在业绩高峰时刻拿出50%股权作为员工股权激励,把员工变成公司的利益共同体,让员工变成股东、让职业变成事业,凝聚了人心、留住了人才、成就了事业。目前,企业科技研发人才150人,占员工总数50%以上。
(三)打通国内国际双循环,逐步拓宽“护城河”
1.专注国产化替代,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
2020年以来,受贸易战和疫情的冲击,在内燃机领域,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出现了“断供”“断链”的不确定性,上游企业不得不转向国内寻求替代产品。力创优选市场容量大且具有成长潜力、高技术门槛的内燃机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替代研发。如突破国外“卡脖子”的可变气门技术,价格只有国外一半,在实现欧美等国际市场销售的同时,也实现了国内市场的全面铺开,市场容量达800亿元/年以上,成为了少数未受疫情影响的企业之一。
2.建设符合欧美标准平台,为国际化奠定基础
对于企业来说,只有成为国际标准,才能赢得市场主导权。力创走国际标准化道路,产品适应全行业、全产业。目前,力创拥有9个省、市级研发创新平台,拥有知识产权427项,是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牵头制定单位,是中国船舶领域唯一电控系统全谱系认证企业。这不仅大大提升了企业在行业内的影响力和国际贸易竞争中的话语权,拓展了国际市场,而且对于推动我市优势产业与国际接轨、提高“潍坊制造”的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四)外部大环境有利,内部小气候适宜
1.从国家方针政策来看
制造业一直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国家大力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加大对制造业企业纾困和帮扶力度,为促进实体经济稳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2.从政府服务效能看
市委、市政府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和“一把手工程”,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营造了适宜的区域小气候。回溯力创科技的发展历程,凝聚着我市各级领导、各部门、园区合力服务企业行稳致远的心血,彰显了我市“枝繁巢暖”凤来栖的营商环境。力创科技创造“力创加速度”的背后,除了水电气等要素资源优越,更重要的是有关部门能够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的难题,保障企业顺利发展,让力创科技发展的每一步都踩在了“好”与“快”的节奏上。
在力创科技的车间里,工人在操作智能机床。
02
力创科技高质量发展的启示
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无疑是2023年的关键词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建工商联界委员时强调“正确引导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李强总理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记者会上强调旗帜鲜明、坚定不移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力创科技作为我市民营企业中艰苦创业、自立自强、改革创新、科技兴企的一个典型案例,对全市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一)从政府层面看
1.政府合理定位是关键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抓经济的职能定位,在某种程度上恰恰是“不抓经济”,市场做不了的才是政府要做的。政府的角色是“扶上马”“送一程”,把重点放在政策扶持、要素保障、项目服务等外部环境上来。力创发展成为“独角兽”企业,也得益于我市优良的营商环境和政府的准确定位,不干预就是最好的支持。
2.立足本地优势是基础
对于一个地区、一个企业来讲,找准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实体经济,选择符合地方实际的发展道路,是培优做强中小企业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力创科技在“基础零部件-核心零部件-动力总成-整机(终端)-关键配套件”链式发展结构中处于关键一环,依托我市动力装备产业集群,凭借规范经营和研发创新能力,在业内异军突起。透过动力装备这个“制造业第一链”的成长史,我们发现,产业优势可以带动企业落户,企业落户反哺延链补链强链。我市是制造业头部城市,有5个千亿级、10个500亿级、4个新赛道产业链,动力装备、高端化工、食品加工、新一代信息技术4个产业集群已超过千亿级。只有立足我市这些特色产业集群,聚焦优势领域精耕细作,扭住发展关键中的关键,培育未来产业,推动增量崛起,加快“换道超车”,让新兴产业尽快挑起潍坊发展的“大梁”,才能全面提升潍坊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3.优化服务政策是保障
在全国各地掀起的“拼经济”热潮中,区域竞争正呈现千帆竞发态势,特别是一些民营经济发达的省市,其决心之大、干劲之足、办法之多、动作之频,让人惊叹。我们既面临着青岛济南的“虹吸效应”,也面临着周边淄博等城市的“洼地效应”,唯有切实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不断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在政策支持和要素保障上下功夫,保障我市150万家市场主体常青,才能将发展的活力潜力充分释放,推动我市中小企业千帆竞发、冲浪市场。
(二)从企业层面看
1.战略导航、判断趋势是核心
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很多企业家往往不能敏锐地判断市场走势,确定战略节奏,从而与市场机遇失之交臂。企业要更好地发展,必须站在更高维度上审视行业未来。回顾力创成长之路,不得不说,从内部入手,聚焦主业核心,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这条战略路线是完全正确的。只有对行业未来发展趋势提前分析研判、谋篇布局,才能占据未来十年发展的主动权。
2.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是关键
国家的政策导向对于市场的影响始终都是巨大的,必须充分研究并把握不同时间段的国家政策、产业政策,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与时代背道而驰,同时还可以借助政策的东风实现持续发展。力创科技正是看准了国家大力支持新能源的发展趋势,早在十年前就开始布局新能源行业,精准借上了政策东风。后疫情时代,人流、物流、资金流“各畅其流”,经济运行整体向好,支持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不断增强,可以说“拼经济”正当其时,中小企业的发展也正当其时,需要各级各部门更好地聚焦“中小企业”,抢抓机遇,赢得主动。
3.坚守主业、自主创新是根本
技术创新是变革中占领先机的核心要素。核心技术求不到、买不来,只能走自主研发之路,寻求差异化竞争策略。靠复制产品、抄袭模仿永远不会赢得话语权。在动力装备行业,力创练好内功,找准自身定位,实行“一业为主,多元开发”,选定内燃机核心零部件国产化替代深耕细作,做出了专业、做出了特色,掌握了行业话语权和产品定价权。我市制造业企业数量众多,门类齐全,大多数是承接了全球制造业转移大势,成为了全球化分工协作的重要一极。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过去几年中一批本土制造业企业迅速站上市场浪潮之巅,又在技术升级与市场转型周期疲于应对。究其原因是这些企业都以加工制造为主,缺乏对核心技术的掌控权,因此缺少对产业创新的引领力与产业议价权。只有创新求变,研究市场需求,把握产业动态,做优做精产品,才能提升核心竞争力。
(三)从发展阶段看
1.初创期:企业家精神至关重要
初创期是死亡率最高的企业发展阶段,无论是从“0”到“1”的创业公司,还是大公司内部的创新孵化业务,在初创阶段几乎都是九死一生。企业为了生存会面临很多挑战,如果企业家没有坚守创业精神,很难战胜这些挑战。我们要关注到,一些中小企业为什么放弃自主研发,科技研发能力是一方面,关键因素在于每一次商业交易都是为了生存,不得不放弃自主研发。只有先存活下来才可以谈转型、谈创新。力创面对未来发展的迷茫和困惑、创业八年依然未实现盈利的现状,正是创始人的企业家精神引领着企业一路走来,度过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成就了今天的力创科技。
2.成长期:要制胜,只能长跑,不能短跑
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市场考验的不是企业的增长速度,而是增长的持久性,只有“剩者”方能为王。因此,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企业需要“十年磨一剑”的恒心和“板凳甘坐十年冷”的耐心,需要坚定不移地走科技创新、自主研发之路。技术需要长期的磨练和积淀,如今有很多企业都追求短平快,希望能够上市,然后获取更多的利润,在这样的风气之下,很难创造出长寿的企业。大机会时代,要抓住机会,但不能当机会主义者。力创科技可以说在这种浮躁的环境下,引领了新风,走出了自己的正道,树立了一个值得学习的标杆。
3.成熟期:打造第二微笑曲线是破局关键
企业需要积极去探索创新业务,寻找新的业务赛道。力创科技在维持内燃机零部件业务高速增长的前提下,抓住国家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机遇,果断开辟先进农业第二赛道,自主研发的先进农装液压智能控制系统打破德国博世力士乐的“卡脖子”关键技术,成功打造第二条微笑曲线,营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市有4000多家规上企业,多已进入成熟期,如何打造企业第二曲线,找到新的增长点是精准破局的关键。
力创科技展厅里的部分展品。
03
培优做强中小企业需要把握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一些中小企业在经营发展中遇到了“三座大山”: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既有政策落实不到位的客观原因,也有企业经营粗放的主观原因,这就需要我们处理把握好几个关系,为中小企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一)“一枝独秀”和“百花齐放”的关系
2022中国新经济企业500强发布,榜单以企业2021年营业收入排序,我市只有潍柴、晨鸣、歌尔、鲁丽、鲁清石化5家企业上榜,而杭州、苏州上榜数量分别为26家、17家。近年来,江浙城市民营企业聚焦工业经济和数字经济“两条主跑道”,大中小企业百花齐放,上市公司数量遥遥领先。面临经济下行压力,我市中小企业发展活力不足,仅靠几大头部企业难以支撑经济发展。“船大难掉头”,面对形势严峻的经济环境,我们只有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延链、补链、强链,既要消除“背靠大树好乘凉”思想,也要防止“大树底下不长草”现象。力创科技在发展中也曾遇到一些市场挤压等问题。这就需要政府为企业构建一个公平竞争、同台竞技的市场生态,大力鼓励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形成大中小企业多点支撑、百舸争流的产业格局。
(二)“单打独斗”和“抱团发展”的关系
疫情发生以来,不少企业体会到了上下游“断链”的苦楚。我市有150万家中小企业,4000多家规上企业,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是“潍坊制造”的中坚力量,也是制造业大市迈向制造业强市的决定性因素。我市一直很重视提升中小企业的发展质量,近年来已逐步形成梯度培育体系,通过免费诊断、分行业指南、专项资金支持等政策扶持,推动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但由于数量庞大,相对分散,中小企业发展水平不平衡,优质企业平均本地配套率只有45%。只有聚焦特色重点产业,推动产业链分工协作,通过抱团集聚发展才能摆脱产业低层次发展路径。大力倡导龙头骨干工业企业优先与本地中小工业企业开展配套协作,带动本地生产企业共同发展,才能实现产业舰队集体出海。浙江的中小企业“小狗抱团打天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比如我市动力装备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智能农机产业集群入选中国百强产业集群,两个集群都有鲜明的潍坊特色。动力装备集群以潍柴为首,涌现了华丰动力、林德液压、力创科技、博鼎精工等优质企业;智能农机产业集群以潍柴雷沃重工为主,涌现了博鼎精工、谷合传动等优质企业。可见,只有立足区位特点、资源禀赋、产业基础谋篇布局,既要做强顶天立地、剑指万亿的“产业航母”,也要培育特色鲜明、多点开花的“产业小巨人”,才能让产业聚沙成塔、行业聚链成势,加快汇聚起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澎湃动能。
(三)“大水漫灌”和“精准滴灌”的关系
科技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从“0”到“1”的突破,不是今天砸钱明天就可以见成果的。科技创新之艰难,难就难在没有捷径可走,“宽容失败”是必需品。目前我们对科技型、创新型中小企业缺少包容,一些中小企业早期由于缺乏市场认证、技术储备不足、资本议价能力欠缺、融资渠道不畅通,导致夭折的多、存活的少。尤其是在经济复苏压力大、产业贸易壁垒情景下,这些市场主体一旦“苗枯旱透根”了,短期之内很难恢复,无疑也将会给经济、就业、社会稳定等带来诸多不确定性因素。这就需要我们对中小企业更加包容、更加关注,特别是在落实市委、市政府相关扶持政策时,切忌搞“大水漫灌”,宜筛选重点产业、重点领域进行“精准滴灌”,相对有限的扶持资金对一些头部企业来说微乎其微,但对初创期的中小企业可能就是“雪中送炭”“救命稻草”。只有把政府有限的资金真正用在刀刃上,保住这些市场主体,才能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进而拉动消费、促进更多行业的发展。